現代汽車公司與現代建筑設備公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開發氫燃料電池建筑機械。該項目計劃將氫能燃料電池用于建筑機械(挖掘機和叉車),預計在2021年進行產品示范測試,隨后將在2023年之前將叉車和挖掘機投入商業使用。
燃油車被全球各地政府“圍追堵截”,電池車被“欽定”為更適合代步的未來交通工具,于是繼上世紀初之后,電池車迎來了它的第二次爆發,與此同時,鋰電池和氫電池的“路線之爭”也喧囂塵上。
為何日韓兩國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能夠混得“風生水起”,到了我國卻顯得有些滯后。究竟是過于謹慎,還是未到厚積薄發的時間節點,我們與日韓等國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近日,據外媒報道,普拉格宣布與動力傳動系統開發商Lighing System合作開發燃料電池商用卡車。據稱,該卡車是以燃料電池為動力的6級電動卡車(最大12.5噸),用于中等距離的物流。
作為國際燃料電池領先企業,巴拉德公開表示,公司主要通過四個方法來進一步降低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
由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制的商用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邁上了100臺大關,成為國內少數能夠配套100臺級氫能客車的燃料電池企業之一。
根據CaFCP的數據,截止2020年2月14日,目前美國已售出或用于租賃的燃料電池乘用車達到了8089輛,加州正在運營的燃料電池大巴(FCEB)達到了42輛,而加州加氫站數量則仍為44座。
如今日本汽車開啟了氫時代,加氫3分鐘,續航750km,完全地實現了人類對于零污染的這種期盼。相比之下,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上就有了很大的不足。
電動車發展飛速的時代,人們的質疑聲也此起彼伏,大多都是認為,電能很早就被應用于交通工具,但還是被燃油機占據了主流,因此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新能源。但人們對于氫能源的呼聲卻很高,因為它的確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能源,清潔無污染。
現代汽車近日與韓國麗水光陽港務局簽署了發展氫卡車生態系統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協議,現代汽車將在2023年之前開發兩輛用于物流目的的氫燃料電池卡車,并在第二年再開發10輛。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供應鏈物流受阻,可能影響部分訂單交付,但不會波及全年生產目標。與疫情對氫能產業的暫時影響相比,國家出臺補貼政策的不確定性對氫能產業長遠發展的影響更大。”
現代汽車集團表示,公司已成為四川現代的全資股東,持股比例為100%,將借此加速進軍中國商用車市場。
英國AFC能源公司推出電動汽車氫動力充電器。這一自給式充電系統基于堿性氫燃料電池技術,有效克服電網覆蓋不良的問題,可在任何需要的地方為電動汽車快速充電。
現代汽車已經與美國政府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以開發氫和燃料電池技術。現代汽車周二表示,已與美國能源部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
配套2030年100萬輛的保有量目標,我們測算,屆時國內將形成超過120萬噸的車用氫氣市場(對應超過500億的市場),制氫企業具有巨大的盈利成長空間。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