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項目收益率參考標準有差別,合同中應強化利率風險承擔方式。當前有關部門對PPP項目僅存在5%-8%收益率指引,但具體項目的設定仍需結合行業技術經濟特點、PPP具體運作方式和潛在投資風險等因素綜合考慮。當前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方較為強勢以及投標競爭,項目收益率逐漸被壓低。在利率上行趨勢下,企業融資成本增加,而PPP項目周期長,對利率風險造成的損失并不十分明確,未來在合同中應注明如何承擔或采取調價措施。當前,行業專家也建議設立PPP項目基準收益率,對使用者付費類項目,長期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加2-3%風險收益率,政府購買服務或政府付費類項目,金融市場上無風險收益率再加上2-3%風險收益率,未來政策完善值得期待。
PPP基金+專項債+ABS打通PPP全生命周期,綠債等方式開辟融資新途徑。定增新規導致其市場規模及增速將出現下滑,其他融資方式將可能成為未來環保板塊的選擇,在多種融資方式下,低成本是關鍵。PPP基金有效的促進了項目發起階段的資金配置;PPP項目專項債的發行可極大支持項目建設期的融資需求,解決PPP項目進入問題;PPP資產證券化可解決投資者退出需求,二者將形成前端+后端有效互補。“PPP基金+專項債+ABS”打通PPP全生命周期、降低PPP項目的融資成本,也有利于化解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專門針對綠色項目,我國2016年開始發行綠色債,占比最多的綠色金融債中,有77%具有成本優勢,綠色公司債中具有成本優勢的更是占到91%,未來綠色概念的債券融資有望成為環保公司一種新的融資方式。
國資背景公司融資成本優勢明顯,水環境板塊集中度呈現增加趨勢。我們針對從事水環境板塊的公司融資成本進行了分析(2016 年發債成本比較), 央企在融資規模及發債成本上具有明顯優勢,如如葛洲壩可將利差維持在較低水平,而具有國資背景的綜合性水務公司如北控水務和部分地方性國企亦可達到相對較低水平,民營企業包括園林類公司及地方型、技術型水處理公司融資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我們認為,如果利率長期維持在較高位置,對國資背景公司是利好,行業集中度將逐漸呈現增加趨勢。而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可以采取的策略是,發揮區位優勢,或技術、運營、生態維護等專項優勢來獲取訂單或采取聯合體方式共同獲取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