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環保產業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永清集團董事長劉正軍此次帶來了針對環保產業發展的八項建議。
這八項建議分別涉及到區域環境保護、民營企業參與PPP、土壤污染防治、耕地污染治理、土壤修復等。
特別是在民營企業參與PPP中,劉正軍認為應該完善PPP立法,加大民營資本參與力度。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主張,隨后,PPP在兩年多的時間里被大力推進。
“可以估算出在財政部PPP示范項目中與環保產業相關的PPP項目約有40%左右,分布在市政、水務、園區開發、環境等幾個重要的領域。PPP為環保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劉正軍表示。
劉正軍告訴記者,雖然后期民企參與PPP的比例有所提高,但在大型項目和項目總金額上,國企依然具有明顯的優勢,據政府采購網所公布的2016年落地項目中標信息顯示,民營企業僅占據28%的比例。建議國家加大PPP立法,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好的參與氛圍,真正發揮PPP對環保行業的促進作用。
劉正軍提出三點建議來促進民營企業參與PPP。
1.降低民營企業準入門檻。所有的PPP項目,一是建議不能設定對民營企業關門的條款,二是建議約定沒有民營企業參予采購無效。
2.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政策扶持。一是PPP政策性貸款對政策銀行要有最低比例要求,二是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PPP項目貸款要出臺優惠政策,三是政府要建立示范性專項基金,并約定給民營企業的扶持比例最低額度(50%以上),出臺鼓勵建立民營PPP基金政策。四是政府的其他各項PPP項目資金渠道,要更多地向民營企業進入。
3.為PPP項目信息更公開透明提供政策性保障。建議從兩個方向入手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加強環保全過程監管,另一方面強化信息公開,無論是競爭環節,還是后期執行中的PPP服務價格調整和支付情況,尤其包括環保設施的排放數據等,都應接受公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