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們從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獲悉,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于8月20日正式成立。該公司的股東由豐田汽車公司、廣州汽車集團股份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一汽汽車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6家公司組成。
目前,長城汽車面向未來氫能市場的第一代燃料電池車,可實現超過900公里的續駛里程,百公里加速小于9秒,并將在明年正式推出。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真不算早的,2018年才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歐拉,要知道在2014-2015年,造車新勢力就已經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據報道,近日,捷豹路虎正在開展一項氫能源研究項目,并在內部將其命名為“宙斯”。這一項目主要以現有車型的燃料電池為基礎,開發氫能源動力,如果研發成功,或將搭載在下一代攬勝極光上使用,并在之后上市和在售的車型中展開推廣。此外,該項目還將享受英國政府提供的735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61億元)資助。
馬勒(MAHLE)為燃料電池研發了兩種模塊化空氣過濾解決方案,可顯著減少開發時間和成本,因為研發人員可直接使用已經開發好的“現成”組件,而不必為每輛車單獨設計解決方案。新款馬勒燃料電池空氣過濾器的輸出功率為25至50 kW或80至120 kW,可以可靠地保護燃料電池不受有害氣體和顆粒的影響,確保燃料電池在汽車的整個使用壽命期間正常工作,并最大限度地減少昂貴催化劑的使用。
近年來,得益于制氫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快速進步,氫能產業正在走向“風口”。今天,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成立大會暨“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展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截至2020年7月底,配套車型累計行駛超3000萬公里,在燃料電池領域一馬當先的重塑科技迎來新突破。
近日,河南省工信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八部門印發《河南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提出,以客車為牽引,促進物流等商用車產業發展,以重點城市群輻射帶動全省范圍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到2025年,全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相關產業年產值要突破1000億元;并實現70Mpa氫瓶技術成熟。
近日, 國內首臺最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 VISH-130A通過國家檢測中心強檢認證,并即將在大同市投入批量生產。
7.28日,設置安裝了斗山114臺M400型號(440kW)產品的韓國大山燃料電池發電站正式竣工,大山燃料電池發電站是全球首個使用工業副產氫作為燃料的,也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氫燃料電池發電站。
最新研究表明,以特定方式制造的石墨烯可用于制造更耐用的汽車氫燃料電池。在今天發表在《納米規?!冯s志上的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一種特殊的,可擴展的技術生產了石墨烯,并將其用于開發氫燃料電池催化劑。來自倫敦瑪麗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表明,這種新型的石墨烯基催化劑比市售催化劑更耐用,并且性能匹配。
氫能作為一種新興清潔能源開始受到各國政府的關注。20世紀90年代,包括奔馳、福特在內的國際知名車企紛紛推出燃料電池概念車型。進入21世紀后,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發展逐漸成熟。
燃料電池汽車( FCV) 是一種用車載燃料電池裝置產生的電力作為動力的汽車。車載燃料電池裝置所使用的燃料為高純度氫氣或含氫燃料經重整所得到的高含氫重整氣。
《科學》10日刊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團隊學術論文,宣布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特性,把質子局限在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了具有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
瑞典城市住宅供應商V tterhem將開發以燃料電池技術為支撐、100%脫離電網的氫動力住宅,該項目將使瑞典成為氫動力住宅概念的世界引領者。
當前全球已進入化石能源與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結構新時期,近年來,我市把氫能作為能源革命的突破口之一,大力發展氫能等新能源產業。在我市高新區,一座總投資20.5億元的氫能產業園已經拔地而起,未來這里將形成以氫能產業為特色的生態集群,有效帶動我市的產業結構升級。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