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行業日漸升溫,聊天機器人逐漸成為重點投入開發的領域。隨著聊天機器人市場的火熱,人們對它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聊天機器人也有了“成長煩惱”。不過,日前,清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展示了聊天機器人表達情緒的可能。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推動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觸角不斷延伸。作為最早發展出來的機器人之一,聊天機器人一直是重點投入開發的領域。
長期以來,從Cleverbot、Smarter Child等聊天機器人到迷宮電話樹等,我們一直在努力打造能夠效仿我們人類互動的技術。盡管我們將聊天機器人看作科技行業的新事物,但是,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對話其實一直存在。
去年聊天機器人開始扎堆出現,巨頭之間對于AI聊天機器人市場的暗戰已經開打。蘋果Siri較早開啟了語音聊天機器人熱潮。隨著國內外巨頭紛紛進場,催熱了智能機器人行業。
其實,微軟早前也開發了“小冰”人工智能伴侶虛擬機器人,去年Facebook旗下的Messenger也引入了聊天機器人。之前推出Google Now的谷歌去年在I/O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人工智能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
不僅如此,日韓社交巨頭LINE已經推出了兩個投資基金,通過對 AI 和聊天機器人這兩個領域的重點投資來搶占全球市場。
而在國內,百度早前發布了度秘,淘寶推出了人工智能客服小蜜,安全聊天軟件超信也推出了機器人廣場。人工智能助理幾乎已經成為了國內外科技公司的標配。巨頭們紛紛把Bot、聊天機器人、對話等相關產品作為自己的重要戰略級產品。
隨著聊天機器人市場的日漸火熱,人們對它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僅僅談談天氣、講個笑話,已遠遠不夠。尤其當你提出的問題超越了機器人已有的知識庫模版,它冷冰冰地回答一句“對不起,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便立刻想把它棄之如敝履。從被寄希望于作為編輯室全面AI化的開端,到泡沫破裂、專業評論稱其“過時”,不過就幾個月的光景。
不止于此,聊天機器人還面臨諸多“成長煩惱”。以微軟的Twitter聊天機器人Tay為例,它能通過模仿互聯網學習交流,而在1天內就向Twitter用戶發出種族歧視評論。免提人機接口必須能夠理解人類語言,包括言辭中的錯誤、停頓以及口音等。由于語言有很大不同,聊天機器人必須學習適應自然語言的波動音調和應力。
幸好在閑聊之外,全球的聊天機器人們開始朝著知性屬性進化。一方面,它們知識性更加豐富,不僅能成為人的好助手,更可以勝任專家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們更加善解人意,也越來越有性格。
日前,清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就展示了聊天機器人表達情緒的可能。據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黃民烈介紹,新開發的情緒化聊天系統可表達出快樂、傷感、憤怒、厭煩、好感五種情緒。
比如,當用戶鍵入“比情人節更庸俗的事就是,對情人節的接待規格提出要求”后,機器人表達快樂情緒時會回答:“情人節快樂!”;而表達生氣情緒時則回答:“這是赤裸裸的炫耀啊!”
黃民烈介紹,這套系統名為“情緒聊天機器”(簡稱ECM),它可根據用戶輸入以及指定情緒模式,分類輸出相應回復語句。它使用了深度學習技術,既用于根據用戶的輸入檢測情緒類別(喜怒哀樂),也用于情緒化文字內容的語言生成。他認為,未來情緒化聊天系統可以應用于服務機器人,比如情感陪護、心理咨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