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上海分中心與上海軌道交通地鐵有限公司正式簽署《上海軌道交通磨損票復新與低碳評估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首先對票卡開展試點工作,之后將大規模開展所有票卡的翻新及低碳評估工作。此次簽約標志著我國首個地鐵單次票卡作廢票再回收可持續利用低碳評估項目將在上海市啟動,這也是我國首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碳核查項目。
2010年,CQC上海分中心為世博會等大型項目提供低碳技術支持,同時成立了以“低碳生活、綠色世博”為主題的低碳計劃推進小組(LCPT),主要通過宣傳綠色辦公、低碳出行、節能環保等理念促進低碳計劃的推廣。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現象:上海市軌道交通的單次票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全新的票樣。上海軌道交通的單次票是可以重復使用的,為何會定期更換新票呢,這樣豈不是非常浪費?于是,2010年4月開始,低碳計劃推進小組針對這一情況展開了調查,并積極與上海軌道交通地鐵公司進行了溝通。低碳計劃推進小組發現,在票卡使用過程中,每年都有大量的票面圖案磨損的作廢車票產生,產生的廢票作廢后粉碎,掩埋或焚燒,然后再生產新票。低碳計劃推進小組認為,這中間會有可以循環利用可能性的存在。低碳計劃小組的這一想法得到了上海軌道交通地鐵公司票務中心的大力支持,通過對歷次作廢票的抽樣檢測發現,大量的票面圖案磨損的作廢車票的讀寫功能正常。這樣,如果能將票面圖案磨損的作廢車票翻新重新使用就可以減少相當數量廢票的產生。廢票處理過程會產生各種環保問題,為了填補作廢票卡漏洞,地鐵公司會同期再生產同樣數量的新票,這樣的能源浪費,低碳計劃推進小組認為是可以避免的。
2010年6月,CQC上海分中心向上海軌道交通地鐵公司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軌道交通地鐵公司可以將作廢票回收翻新后重復利用。CQC上海分中心可以為全部翻新過程提供碳排放量核查評估,通過對生產新票和翻新票的耗能碳排放量對比,得到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低碳效果從數據上就能直接體現。同時,軌道交通地鐵公司亦可以將翻新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到交易所購買減排量予以中和,從而達到“碳中和”。CQC上海分中心的這項建議一提出就得到了上海軌道交通地鐵公司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現代城市軌道交通是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基礎設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社會公益事業。大力發展運能大、速度快、無污染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我國大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國內城市紛紛探索低碳化城市發展途徑、發展城市低碳產業與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研究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與低碳城市建設之間的關系,營造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是我國加快城市軌道交通發展、促進低碳城市建設的迫切需求。
我國曾在低碳城市建設規劃中對城市交通發展提出過明確要求:
一是低排放,即城市交通作為一個經濟部門,其發展產生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處于較低水平。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PC)報告,全球溫室其他排放中,城市交通占13.1%,是僅次于能源供應和工業生產的第三大排放部門。我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需要大量的交通設施作為保障,這從規模上更加大了城市交通對能源的需求以及排放強度。因此,需要將低碳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交通的規劃與發展中,提升交通部門的能源利用水平,減少城市交通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在城市交通快速發展的同時,降低交通部門的排放水平。
二是高效率,即城市交通的發展能夠滿足城市進程加快及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不斷膨脹的交通要求。在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城市交通問題日益嚴重,正成為制約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實踐證明,以小汽車為主導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造成道路土地資源的巨大浪費和整個城市交通效率的低水平。我國城市交通需要改變傳統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大運輸量運輸的交通工具及配套設施,滿足我國城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三是高效益,即在我國城市低碳化發展模式構建中,城市交通作為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應發揮低碳城市建設的龍頭作用,有效促進城市的低碳經濟發展。我國城市交通,尤其是城市公共交通,一方面應有效促進城市其他經濟部門節能減排,提升城市發展的低碳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城市交通的發展帶動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快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