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發布題為《能源效率和溫室氣體排放:化工和石化行業的前景》(Energy Efficiency and GHG Emissions: Prospective Scenarios for the Chemical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的報告指出,到2050年,創新的能源技術可以使化工和石化行業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72.5 MtCO2,相當于削減36%的溫室氣體排放。
化工行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歐盟能源目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現有的(特別是新興的)創新能源技術的廣泛使用可以為該行業帶來巨大的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然而,化工和石化行業復雜多樣,缺乏公開的能源使用數據和不同的生產過程。JRC的研究人員確定了26種主要化學產品(約占該行業能源消費總量的75%和絕大部分溫室氣體排放量),并編制了一個詳細的數據庫,包含生產設施、生產能力、使用過程、投入產出,以及能源消耗過程、溫室氣體排放和生產成本等信息,還包括最佳可用技術或創新技術等生產過程中可以使用的技術(這些技術已經可用或正在開發中)。為分析到2050年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趨勢,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個模型,該模型基于編制的數據庫,根據歐盟委員會的參考情景(Reference Scenario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進行未來預測。
研究顯示,采用最佳可用技術和創新技術意味著到2050年,歐洲化工行業每年可減少72.5 MtCO2的溫室氣體排放,節約225 PJ(5.4 Mtoe)的能源,并可以支持該行業45.6%的生產增長。削減的72.5 MtCO2相當于是沒有技術改進時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6%。對溫室氣體減排貢獻最大的化學產品是硝酸和己二酸。這些子行業的共同特點是產生一氧化二氮(N2O),其減排潛力分別為75%和90%以上。研究認為,為了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2050年的氣候目標,需要在“能源聯盟一攬子計劃”(Energy Union Package)中確定更多的研究。由于該研究中所確定的大部分潛在節能是通過尚未在該行業有效實施的創新能源技術實現,因此,需要采取緊急行動來實現這些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