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分布式光伏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重要力量,正經歷著深刻變革。近日,國家能源局網站針對網民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相關問題的留言進行解答,其中明確對于《管理辦法》發布之日前已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取得備案證和接入方案,卻未能于2025年5月1日前并網投產的大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需重新辦理備案證件和接入方案。《管理辦法》自發布以來,因其對分布式光伏行業發展的深遠影響,引發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如今,隨著實施日期的臨近,市場已經發生顯著變化,分布式光伏在未來新型電力系統中的地位也將迎來重大轉變。
政策下的市場熱潮
《管理辦法》旨在規范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政策聚焦分布式光伏快速擴張帶來的電網峰谷波動與局部過載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一方面,強調就近就地消納利用策略,推動項目開發與電網規劃動態適配,實現裝機有序增長與電網柔性承載的平衡;另一方面,針對不同項目提出精細化、差異化的開發標準與并網規則,使項目與區域資源稟賦精準匹配,既為存量項目優化提供了緩沖空間,也為增量項目合規布局劃定了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式光伏與民生關系緊密。“《管理辦法》在備案、建設、運行等環節細化民生保障要求,重點支持鄉村全面振興與農戶利益保障,以分布式光伏的靈活性與普惠性筑牢社會用電安全網,實現清潔能源轉型與民生福祉增進的雙向賦能。”孫傳旺進一步表示。
政策實施在即,分布式光伏市場迎來一波搶裝潮。孫傳旺指出,當前備案規模快速攀升,政策窗口期效應凸顯。“《管理辦法》在明確實施時間節點后,企業為鎖定電價政策紅利,規避未來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集中加速項目申報流程,備案規模快速擴大。同時,企業技術攻堅提速,商業模式創新戰略并行。一方面,分布式光伏企業積極推動光伏與儲能、負荷聚合等技術交叉融合創新,發揮數智化技術對組件產品性能提升與穩定運行的賦能作用;另一方面,行業正積極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如通過‘光伏+儲能+微電網’打造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提升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經濟性、安全性與市場競爭力。
投資熱潮之下,組件價格也迎來了一波上漲。“當前,分布式光伏投資需求迅速增長,通過產業鏈傳導機制,激活上下游產能持續釋放,帶動組件封裝、逆變器制造等各環節訂單需求增加,短期內組件價格呈現抬升趨勢。”孫傳旺說。
從市場數據來看,自新政發布以來,光伏組件價格出現明顯漲幅,3月主流分布式組件現貨價格已漲至0.8元/瓦,部分頭部企業的組件價格甚至達到了近兩年來的新高,例如,隆基綠能Hi-MOX10防積灰組件報價0.85—0.9元/瓦。
重塑未來電力格局
隨著政策推動分布式光伏市場化交易,未來分布式光伏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將發生重大轉變。孫傳旺認為,分布式光伏將通過進一步推動就近消納,大幅降低對跨區域、遠距離輸電的依賴,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效率。分布式電源靈活接入配電網后,能夠與用戶負荷曲線形成動態匹配,顯著提升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裕度。例如,在白天用電高峰期,分布式光伏可以及時發電并供應用戶,減少電網的供電壓力;在夜間用電低谷期,分布式光伏停止發電,避免了電力的浪費。
分布式光伏還具有因地制宜、分散布局的特點,可降低電力系統集中連鎖故障風險。“通過多點支撐提升電網應對極端天氣或突發事件的抗擾動能力,有效增強抗風險能力,鍛造韌性電網體系。在一些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分布式光伏的分散布局使得即使部分區域的電力設施受到損壞,其他區域的分布式光伏仍能繼續供電,保障了當地居民和企業的基本用電需求。”孫傳旺說。
在協同發展層面,分布式光伏可與風電、水電等其他能源形式形成聯動機制。“分布式光伏與分散式風電在日度內、季節間形成出力互補,抽水蓄能的協同布局可進一步平衡電力供需實時差異。比如,在風力較弱但光照充足的時段,分布式光伏可以發揮主要供電作用;在光照不足但風力較大的季節,分散式風電則能補充電力供應。這種多元互補的能源格局,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向‘柔性調節、多元互補’的方向演進,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孫傳旺進一步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管理辦法》的實施將是分布式光伏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不僅在短期內引發了市場的搶裝潮和價格波動,更將長期深刻影響著分布式光伏與民生的關系以及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政策的落地實施,分布式光伏行業將朝著更加規范、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為我國能源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