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北汽新能源舉辦核心媒體溝通會。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總經理鄭剛、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勇等高層領導,向網易汽車介紹了近日備受關注的上市融資問題,以及接下來北汽新能源的發展規劃。這也是李一秀接替張勇,擔任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之后首次與媒體見面。
北汽新能源在年初開始了B輪融資的準備工作,最終融資達111.18億元人民幣。此次B輪融資北汽新能源掛牌價5.3元、總市值達280億。而該融資正是為北汽新能源的上市做準備。據北汽新能源透露,北汽新能源將國內A股IPO和香港H股都考慮在內,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最終A股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戴姆勒或于9月入股北汽新能源。一般股東層面有外資入股的汽車公司,也將視為中外合資企業。未來戴姆勒入股后,北汽新能源將由自主企業變成合資公司。
今年下半年,北汽新能源還將推出四款重量級產品。包括全新微型轎車和全新緊湊SUV(ET400)兩款全新車型,以及針對EC和EV系列推出的EC200和EV300長續航版車型。其中全新緊湊SUV續航里程達到400km。
B輪融資超110億 總市值達280億
北汽新能源于2016年率先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30億的A輪融資。鄭剛表示,北汽新能源在年初開始了B輪融資的準備工作,最初擬融資80億,但最終融資達111.18億元人民幣。該融資額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單次規模最大的融資。鄭剛介紹,此次B輪融資北汽新能源掛牌價5.3元、總市值達280億。
北汽新能源指出,該輪融資主要用于四方面。包括新車型研發和實驗,生產規模和裝備技術提升,三電、產業鏈、新材料、智能網聯化合資合作,以及和戴姆勒的全面戰略合作。
北汽新能源稱,共有中國信達、中冀投資、星網工業園和國軒投資等共計14家投資者參與此輪融資。B輪融資完成后,北汽新能源共有33家股東,合計持有公司52.97726億股股份。其中,國有及控股股東持股66.75%,社會資本持股32.04%,員工持股0.41%。
北汽新能源是北京市首批試行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公司,96名骨干員工通過兩個有限合伙公司作為持股平臺,與外部投資方同股、同價的方式,以個人購買公司股份的方式,合計認購2192萬股股份。鄭剛表示,建立員工持股,是鼓勵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增強新能源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據透露,北汽新能源上市方案仍在論證之中,國內A股IPO和香港H股上市都在考慮。不過網易汽車咨詢了資深金融界人士,其表示北汽新能源會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更高。首先港股的后續再融資難度較高,此外A股的股東人數不能超過200人,北汽新能源員工持股96人,再加上其他的股東,將人數控制在200以下,也可看做是為A股上市做準備。
目前新能源公司的融資與員工持股試點,都是對原有體制進行變革的嘗試。
戴姆勒或9月入股 北汽新能源將成合資企業
7月5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共同見證下,北汽集團與戴姆勒簽署了新的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約合6.55億歐元),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電池工廠,引入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純電動車產品。
作為框架協議的重要部分,戴姆勒擬戰略投資北汽集團旗下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公司的股東之一,為下一步的技術、產品合作建立基礎。
據透露,關于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的相關事項,目前正在進行中,具體細節將由戴姆勒集團先行披露。而戴姆勒的入股時間或許將為9月。
一般情況下,股東層面有外資入股的汽車公司,也將視為中外合資企業。因此未來戴姆勒入股后,北汽新能源將由自主企業變成合資公司。屆時,戴姆勒將帶來重要的產業資源,一起開展工作,整合利用國際資源,共同提升北汽的綜合實力。
五國七地 打造北汽集團歷史上最高水平研發中心
溝通會上,鄭剛介紹,新車型研發和試驗將是未來投資方向。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經布局有中國·藍谷、美國硅谷、西班牙巴塞羅那以及德國亞琛等五國共七地研發中心。它們不僅是研發力量的基地,也是招募海外高質量人才的中轉站。
今年7月22日,北汽新能源陸續搬入新總部,總投入達15個億、超過4萬平方米的世界級科技創新中心——中國·藍谷。藍谷位于北京市亦莊經濟開發區,這里曾是諾基亞在中國的重要基地,如今作為亦莊經濟開發區融資的股本轉讓給北汽新能源,亦莊已成為北汽新能源第八大股東。
據了解,“藍谷”將涵蓋整車、電池工程、電驅動工程、智能網聯工程、輕量化、造型工程、驗證等9大核心研發中心。建成后將與北汽股份的研發中心進行共享,未來新能源合資技術、智能網聯技術都將與北汽集團其他品牌進行共享,實現統一分布、統一部署。未來將對標特斯拉、寶馬等國際化車企,目標是在這里打造北汽集團歷史上最高水平,能夠代表北京市科技創新能力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有前沿創新能力研發中心。
過去四年里,北汽新能源在研發領域的投資居高不下,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高達14%。在研發方面,北汽新能源可謂碩果累累。截止到2017年7月底,北汽新能源共申請專利221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053件,實用新型專利1048件,外觀設計118件,海外PCT申請50件,公司人均申請量為0.96件/人。截止2017年7月底,共授權專利713件,軟件著作權15項,公司人均授權量0.3件/人。其中2017年1-7月完成發明專利申請309件,實用新型404件,外觀設計58件,較去年同期增長58.6%。
北汽新能源的專利申請量近年來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從2013年全年僅數十件的申請,到2016年全年近千件的申請,其中四年復合增長率高達到122%,呈幾何倍數的增長速度也印證了北汽新能源研發實力的不斷積累和提高。
在全球協同作戰背景下,北汽新能源目前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電驅動技術、電控技術、整車集成技術、輕量化技術和智能化網聯化六大核心技術上已經掌握了自主研發能力。
年銷量目標或將下調下半年將推四款純電動車
北汽新能源打造了集EH、EU、EX、EV、EC等5個系列的純電動車產品,覆蓋了純電動轎車以及純電動SUV領域。從2012年至今,北汽新能源銷量連年攀升。目前,北汽新能源總保有量超過11萬輛,在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市場排名第三,僅位于雷諾日產和特斯拉。
7月份北汽新能源實現銷售5930輛,同比增長48.4%,環比增長15.2%,增速高于行業整體水平,繼今年一季度后再次奪得了國內純電動車月度銷量冠軍。今年1-7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為36084輛,同比增長88.5%,增幅遠高于新能源及純電動整體行業水平。但是,距離公司在年初定下了17萬輛的銷量目標仍然有很遠的距離。
張勇表示,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一季度電動車的推廣目錄發生變化,企業重新做申報需要時間。其次,今年年初新能源車補貼整車和示范運營政策做出了重大調整,今年補貼由中央統一要求,變為下放各個城市各自制定補貼政策的權利,導致補貼城市大幅下降,達到一半以上,對新能源市場的整體發展產生影響。第三,示范運營增加了3萬公里的補貼要求,增加了企業的資金補貼壓力。此外,北汽自身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供應壓力過大,到目前為止,電池緊缺的情況仍然沒有得到緩解,缺貨現象嚴重。不過今年第三季度有望解決電池供應不足的問題。
總而言之,整體市場發展態勢與去年年底的預測有重大偏差,可能會對年底目標進行調整,但北汽新能源的增長趨勢仍然很高,預計今年可以達到50%左右。張勇還認為,從明年到2020年,基本可以保持40%~50%的增速,“巨大的輪船已經啟動,增速不會放緩”。
今年下半年,北汽新能源還將推出四款重量級產品。包括全新微型轎車和全新緊湊SUV(ET400)兩款全新車型,以及針對EC和EV系列推出的EC200和EV300長續航版車型。其中全新緊湊SUV續航里程達到400km。
基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需要,北汽新能源還宣布了全新的人事調整:張勇不再兼任營銷公司總經理,作為北汽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分管產品規劃部、營銷公司、輕享出行公司和ARCFOX事業部,工作重心為營銷戰略管理、產品規劃以及綠色智慧出行生態圈構建等業務;原北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一秀出任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助理、營銷公司總經理職位, 全面負責北汽新能源渠道建設、市場銷售、售后服務和品牌推廣等營銷公司的具體業務。本次溝通會,也是李一秀出任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助理、營銷公司總經理之后的首秀。
在一系列布局的基礎上,北汽新能源還提出在2020年實現“5615”戰略目標。即年產銷達到50萬輛(其中全新平臺302萬輛);年營業收入達到600億元;企業實現上市,市值達到1000億元;實現5大核心舉措,包括品質增長、創新發展、服務轉型、互聯網+、開發合作。B輪融資之后,北汽新能源在研發領域將有更充足的資金、更系統的投入。這也將成為其實現“5615”戰略目標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