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時間12月4日上午,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高峰論壇在“中國角”舉行,聯合國氣候大會多哈會議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同志參加并講話(講話稿附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埃塞俄比亞環境保護署署長特沃德·伯翰, 格林納達環境、出口發展和外貿部長喬治·普萊姆, 孟加拉國環境和森林部長哈桑·穆哈默德,馬爾代夫環境和能源部司長阿姆扎德·阿卜杜拉出席了論壇并致辭,與會嘉賓高度贊揚中國通過南南合作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并就促進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在全體參會嘉賓見證下,解振華副主任、特沃德·伯翰署長、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邢煒女士,共同啟動應對氣候變化物資贈送項目—援埃塞俄比亞物資交付儀式,解振華副主任向特沃德·伯翰署長遞交了象征項目成功交付的半導體(LED)燈。
加強南南合作 共創美好未來
--在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論壇上的講話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解振華
(2012年12月4日,卡塔爾多哈)
尊敬的克拉克署長、各位部長、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
歡迎各位來到多哈"中國角",參加"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論壇",就加強氣候變化南南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行交流和探討。
氣候變化是人類在環境與發展問題上面臨的最大的挑戰,需要國際社會通力合作,積極應對。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離不開國際制度,也離不開務實合作,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南南合作則是推動這兩個輪子前進的重要力量。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保護環境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國際機構、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低碳產業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我們愿意與發展中國家加強交流、相互借鑒,為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盡一份力量。
在今年6月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溫家寶總理宣布中國政府將安排2億元人民幣開展為期3年的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大約每年1000萬美元),支持和幫助非洲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國家等應對氣候變化。今年,我們已與格林納達、埃塞俄比亞、馬爾代夫等10個國家簽署了應對氣候變化物資贈送的諒解備忘錄,成功向相關國家贈送節能燈50多萬盞和節能空調1萬多臺。目前,相關節能燈產品已經運抵格林納達并完成交付,預計將為格林納達公共部門提高能效50%,每年節約公共用能支出100萬美元。今天,我們還要在這里舉行向埃塞俄比亞贈送節能燈產品的交付儀式。
截至目前,我們還成功地舉辦了12期研修班,為87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380余名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我們將繼續加大適應氣候變化、林業、技術轉讓與推廣、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培訓力度,計劃在未來2年內再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培訓2000名官員和技術人員。
應該說,我們是在時間比較緊張、經驗比較缺乏的情況下完成上述的產品贈送和培訓任務的。在此,我要感謝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也要感謝相關國家政府機構的高效工作。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創新合作模式,加強與聯合國等多邊機構合作,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各位部長,女士們,先生們,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這是擺在發展中國家面前的新課題。我們要加強交流對話,互相學習借鑒。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面對氣候變化這樣的全球性問題,政治意愿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中國政府清楚地認識到氣候變化對全人類、包括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的嚴重影響,一貫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并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我們將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能源結構優化。
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雙贏。為此,我們注意統籌協調,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的共同作用。我們制定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和《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總體戰略》。我們正在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研究開征碳稅,研究起草《應對氣候變化法》。我們設立了"全國低碳日",向公眾普及氣候變化科學知識。我們在推動國內地方工作中采取了試點先行、分類指導的做法,積極穩妥地推行氣候變化政策。
各位部長,女士們,先生們,
回顧1992年里約會議以來的歷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是國際社會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及各自能力原則凝聚了各方的廣泛共識,是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基礎和行動指南,必須倍加珍惜、鞏固發展。多哈會議應在公約和議定書的框架下繼續前行,必須堅持公約和議定書的基本原則,必須不斷鞏固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制度基石。2007年,我們共同達成了"巴厘路線圖"。我們應同心協力,不辱使命,希望全面落實"巴厘行動計劃"各項任務,為我們5年前開啟的巴厘進程做出一個圓滿的交待。
氣候變化問題是不可持續發展產生的,主要是發達國家歷史上工業化過程中無約束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發達國家既負有歷史責任,又擁有低碳技術和多年發展積累的資金,因此,發達國家應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切實兌現承諾,有效大幅度減少自身溫室氣體排放,同時應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轉讓,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各位部長,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是南南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和忠實實踐者,長期以來,我們本著"真誠友好、平等互利、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支持和參與各領域的南南合作。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力度,從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同時我們也將更加廣泛地開展與所有國家的政策對話和交流合作,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維護和完善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制度,從而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