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在調節全球氣候變化,吸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效應方面作用巨大,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科技廳廳長王路建議,利用海洋固碳作用,發展海洋低碳技術,加強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研究及應用。
據介紹,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是近年來國際上新提出的一種海洋儲碳機制,在溶解有機碳的循環過程中,微生物承擔了主要驅動作用,微型生物既利用活性溶解有機碳,又產生惰性溶解有機碳。海洋微型生物碳泵不僅儲碳,而且釋放氮、磷,從而保障海洋初級生產力的可持續性。海洋微型生物碳泵不會導致海洋酸化,不是改造自然生態系統、而是復原自然生態系統,可望增加近海碳匯、減少近海富營養化、減少赤潮等生態災害。
王路建議,國家要支持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的研究及應用。建議把海洋碳匯列入國家科技專項,發展海洋低碳技術,挖掘海洋固碳潛力。建議開展我國海區的系統調查和試驗,在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前沿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海陸統籌,實施增匯生態工程,使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在近海更加有效地將有機碳惰性化,并隨后由海流帶入大洋進行長期儲碳,成為人類恢復生態系統并緩解氣候變化的典范。
“在開展上述生態工程,實現海洋增匯的基礎上,要著手推動海洋碳匯有關方法規范和標準的制訂,及時推出海洋碳匯有關的方法規范和國際標準,增強我國在氣候談判方面的話語權。”王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