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于5月10日在美國首府華盛頓結束,在經濟對話方面,中美確立了雙方關于促進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和經濟合作的全面框架;在戰略對話方面,中美兩國討論了雙邊、地區及全球層面的重大問題,取得了48項具體成果。
在聯合記者會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表示,本次經濟對話的主要任務就是落實胡錦濤主席今年1月訪美期間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推進建設全面互利的經濟伙伴關系。雙方就兩國經濟合作中的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達成多項互利共贏的成果。
王岐山說:“雙方同意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過程中,發揮各自優勢,在鐵路、電網等基礎設施以及清潔能源、綠色經濟、科技創新等領域加強合作,擴大兩國地方政府、企業等各層面的交流合作。雙方強調,要致力于構建更加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美方承諾在出口管制體系改革中公平對待中國,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并將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全面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國務委員戴秉國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從建立以來在增進互信、協調政策立場、拓展互利合作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方愿與美方共同努力,繼續建設好、發展好、用好這一機制,使之更好地為推進中美合作伙伴關系服務。他表示,基于此次戰略對話,“雙方發表了《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成果清單》,涉及能源、環境、科技、交通、林業、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成果。”
在戰略對話成果清單中,第5部分涉及的是中美兩國有關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合作。在氣候變化領域,雙方重申將繼續在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美國環境保護署之間開展合作,在《關于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合作備忘錄》框架下加強制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能力建設。
在能源領域,雙方表示在“中美能源合作項目”支持下,進一步促進在電力特別是電力管理系統和電力項目決策等領域開展合作;中國國家能源局和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決定就兩國能源監管經驗和實踐共享信息;加強大規模風電項目研究的規劃與部署及風電項目并網等方面的合作和分析;歡迎雙方在中美能源合作項目下落實中美關于在中國使用航空生物燃料諒解備忘錄取得的進展。優先考慮并積極推動為發展第二代生物燃料開展非糧原料體系建設研究與合作項目。
在環境領域,加強中國氣象局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中美科技協定》框架下的聯合研究,開發雙方準確、可靠觀測和理解大氣中溫室氣體活動的能力;承諾合作幫助中美都是成員國的地區漁業管理機構及其他國際組織履行職責,減少“非法、不報告和不受管制”的捕魚活動及相關漁產品進入全球市場的機會;盡快制訂《中美2011—2015年海洋科技合作框架計劃》,指導中國國家海洋局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未來的合作,制定中美在印度洋、南大洋開展大規模、跨學科的重大合作項目計劃,并盡早實施。
在能源安全方面,再次確認雙方將按照2010年5月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以及《中美能源安全合作聯合聲明》中確定的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原則保障能源安全。兩國重申了在穩定國際能源市場、保障能源多元供應及合理高效使用能源方面合作的共同目標。雙方一致認為通過市場機制滿足未來能源需求仍是中美兩國的首要和最佳選擇。此外,雙方共同支持北京大學承辦中國國際太陽能競賽。
第6部分則是兩國簽署和續簽的文件。其中包括續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美利堅合眾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衛生健康醫藥科學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在《中美能源和環境十年合作框架》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與美利堅合眾國國務院關于綠色合作伙伴計劃框架實施的諒解備忘錄》框架下簽署了6對新的綠色合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