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出臺的《福建省建筑節能“十二五”專項規劃》中,首次提出給建筑物設定排放指標,并籌備建設碳減排量交易試點,超量排放需要購買 “碳指標”。“碳指標”如何購買?
在3月福建出臺的《福建省建筑節能“十二五”專項規劃》中,記者發現了一個新名詞——碳交易,規劃中提出,福建將在廈門開展低碳城市建設試點和碳排減量交易試點。具體做法就是給廈門的各個建筑物測算碳排量指標,根據這個指標進行排放,如果超出這個排放量,就需要花錢在交易所“購買’碳排放指標,從而控制廈門市的整個碳排放量。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副會長吳濤長期關注著國內碳減排進展,他說,廈門是全國率先進行建筑減碳交易的城市,而把低碳延伸到建筑領域,世界上并不多見:
吳濤:起了一個示范帶動作用,你這個建筑節能可以這樣做,別人的建筑為什么不能比照這個來做,就能帶動區域性的碳減排,還有通過碳交易,還為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騰出了發展空間。
這次廈門把建筑分為賓館、大型公共建筑、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商住樓等六大類,主要是對建筑的電能耗、煤氣等能耗進行測算,通常來講,節約1噸標煤就等于減排了2.5噸二氧化碳,節約3千瓦時電可以減排2.5噸二氧化碳。大多廈門市民表示,建筑行業碳指標的推廣對于企業、個人包括城市的低碳建設都有好處。
市民:挺好的啊,很多人都不知道碳交易,如果自己的辦公場所是符合這種碳減排量,也可以督促自己從小事做起,低碳生活。
市民:建筑節能,也能促進建筑材料的生產企業進行更好的技術創新,從生產環節做一些工作,相互帶動,不管是從生產還是消費環節,如果都能達成這樣的共識,建筑企業生產的材料不節能,就要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