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有效載體,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重要力量。但不容忽視的是產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重引進輕消化吸收、重規模輕結構優化等諸多問題。金融業必須積極踐行低碳理念,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加快金融創新步伐,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撬動工業園區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型,由高碳型增長向低碳化發展轉變。
工業園區升級轉型的發展思路
一要立足地域特色,發展特色工業園區。實踐證明,建設和發展具有地域特點的工業園區,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發揮連帶效應,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是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渭南來講,首先就是要高起點、高水平搞好園區規劃,堅持正確定位、合理布局、錯位發展,做強載體,推動產業、人口集聚,提升整體合力。其次,要結合區域支柱產業,積極優化關聯產業和企業空間布局,鼓勵當地企業在新上項目和擴張規模時向主題園區集中,積極招商引資吸納域外相關企業進駐發展,分類建設主題園區,推動同類產業聚合,放大特色效應,推動工業園區向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以特色板塊經濟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第三,要加強特色園區的產業鏈規劃,拉粗拉長產業鏈,發揮園區集約作用,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精細化工、有色冶金、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壯大,發揮連帶效應,從而形成“一園一特色”的發展格局。
二要堅持低碳思路,提升工業園區綜合競爭力。一是積極引導園區傳統產業加大科研力度,加強低碳技術研究和應用,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進行自主創新,加大技術改造升級,實施節能減排。二是繼續實施“關小上大”戰略,嚴格限制“五小”企業發展,支持域內企業進行合理兼并重組,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規模效益。三是大力推進園區循環經濟發展,發展以資源深加工、現代醫藥、新型建材、裝備制造和清潔能源為龍頭的朝陽產業,推進新型高科技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把渭南打造成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的先進制造業聚集區。
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撬動工業園區升級轉型發展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資源配置樞紐,在工業園區向低碳轉型的過程中,必須立足區域實際,充分發揮資金杠桿作用,找準切入點,既貫徹好國家貨幣政策,又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一是深入研究低碳經濟,準確把握產業政策。各商業銀行要準確把握低碳行業的發展前景和路徑,盡快制定、完善支持新興低碳產業發展的信貸政策,以更好地適應國家產業政策,使存量貸款的結構調整、新增融資突破口與國家低碳產業發展方向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對于基層行來說,就是要加強與地方發改委、工信部門的溝通聯系,準確把握區域低碳經濟發展的思路和方向,提高光伏產業、清潔能源、智能電網、節能減排等產業貸款比重,支持低碳技術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加快技術推廣步伐,進一步做大做強;支持傳統旅游產業和新興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推動旅游資源和文化底蘊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二是嚴格實施“綠色信貸”,合理優化信貸投向。各商業銀行要準確把握和嚴格執行國家信貸政策導向,發展“綠色金融”,嚴控“兩高一資”行業貸款,禁止發放“五小”企業貸款,控制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大力支持低碳經濟發展,通過信貸投向的優化調整促進工業園區的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其一,大力支持入園企業實施技術創新。商業銀行要大力支持園區企業引進高新技術,特別是要加強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中小企業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普及和生產力轉化,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其二,實施“綠色信貸”,將國家最新節能、環保政策等納入信貸審批環節,把好產業政策關口,繼續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信貸投放,大力推進鋼鐵、焦化、電解鋁等行業的整合力度,扶優限劣,淘汰落后產能,支持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技改項目,開展節能降耗,加強綜合治理,降低生產成本和環境成本,提升發展后勁。其三,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嚴格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圍繞地方優勢產業,大力支持企業延長產業鏈條,變廢為寶,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是加快低碳金融創新步伐,支持低碳產業發展。各商業銀行要加快開發各類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逐步開展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等各種碳金融衍生品的服務創新。在信貸產品方面,要大膽借鑒浙江省排污權質押貸款業務,以排放權減排額作為抵押物,為環保企業進行融資;積極開辦專項治理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換代的項目貸款業務,鼓勵鋼鐵、化工、電力等高耗能行業實施節能技改;開辦排放權交易購買方專項貸款,推動碳交易開展。在中間業務方面,要大膽為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提供設備融資租賃服務,積極開展CDM項目咨詢業務,大力推動保理融資工具在節能減排項目融資中的應用。
四是完善資本市場,推動低碳企業多元化融資。美、日、韓、德等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經驗證明,完善的資本市場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要積極推動、擴大低碳型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比重。一方面,加快企業上市融資步伐,重點推動一批條件成熟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低碳型中小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積極培育一批民營企業到中小板市場融資,鼓勵和引導創新型小企業適時進入創業板、境內外柜臺交易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另一方面,要全力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或項目發行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及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籌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