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自實施退牧還草工程以來,已有1.1億多畝生態退化的天然草原得到休養生息,通過圍欄封育、補播改良、減畜禁牧等一系列措施,項目區草地植被和草地生產力有了明顯提高,局部地區草地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青海省境內擁有天然草地5.47億畝,占全省總面積的51%,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然而長期的過度放牧,致使牧場不堪重負,全省90%以上草原為中度退化,草畜矛盾突出,草原生態惡化。2003年,退牧還草工程開始在青海省啟動,實施范圍包括玉樹、果洛等地17個縣的71個鄉鎮,共安排禁牧任務1億多畝,補播任務2400多萬畝。
截至目前,青海省已完成國家投資及飼料糧補助資金29億多元,共完成禁牧面積1.1億畝,占計劃任務的120%;完成補播工程集中連片治理退化草地249萬畝。對66個不同草場類型的測定數據顯示,工程區內草地植被平均蓋度在80%~90%之間,較區外蓋度高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