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參觀了北京郊區的馬池口中心小學,強調了他對于氣候變化教育的支持,并且啟動了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氣候酷派世博遺產項目。
學校校長靳得宏先生和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的氣候變化項目總監梁麗博士(Dr Rebecca Nadin)博士在學校門口迎接首相。在他們的陪同下,首先見到了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評選的三名青少年氣候大使,并觀摩了他們給一群10-12歲的學生上的氣候變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的課程。隨后,首相卡梅倫在青少年氣候大使的帶領下,同學生們一起做起了“物品生命周期游戲”,通過游戲讓大家了解提高能效減少排放的重要性。
游戲結束后,首相發表談話,強調了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如果我們不阻止氣候變化,我們的世界將會失去很多種美麗的的植物和花卉。”
當啟動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的氣候酷派世博遺產項目時,首相說到:“為了呼吁大家保護生物多樣性,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說著,他將一根從上海世博會英國館帶來的“世博種子觸須”送給兩名學生。世博英國館剛剛榮獲了世博會的“展館設計金獎”,它由60,000根種子觸須組成,每根觸須上面均鑲嵌有植物的種子,其獨特的造型和設計博得了廣泛的喜愛,大家都親切地稱之為“蒲公英”。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開展的氣候酷派世博遺產項目將向1000 所參與中英氣候課堂項目和氣候酷派綠色校園行動項目的中國學校發放種子觸須以及相關的教學資源,而這些種子觸須,將成為教師們講授生物多樣性主題的教具。
兩名接受種子觸須的學生將自己的一幅中國畫和兩幅書法作品作為禮品回贈給首相,這些字畫表達了孩子們希望青山不老綠水長流的美好愿望。最后, 首相在學校民樂隊演奏的歡快的民樂中結束了訪問。
背景信息
李楚珩(Jenna)、王禹為和王楷這三名來自北京的青少年,他們付出了種種努力來幫助各自學校減少碳排放,并通過舉辦校內講座,參與地區性、國內和國際等交流活動來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的理解并采取應對方案,并因此獲得了“青少年氣候大使”的榮譽稱號。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自2007年起開展氣候酷派項目,并面向參與氣候酷派活動的青少年選拔青少年氣候大使。截至目前,中國共有345名12至18歲的中學生被選為青少年氣候大使,922所初高中學的千余名教師和上萬名學生參與該項目,影響人數達到五十萬人。
馬池口中心小學有381名學生和50名教師,學校并不大,但該校擁有出色的藝術教學理念,在民樂和中國字畫上教學上卓有成效。學校注冊的三分之二在校生為非城市戶口,其余三分之一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弟。
世博英國館的核心是六萬余根鑲有各種種子的“觸須”,體現生物多樣性的“種子圣殿”為中國觀眾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人們給它取了“蒲公英”的綽號并授予它“展館設計金獎”。在世博會舉辦的六個月期間接待了超過八百萬名參觀者,并在世博會的最后一天成為溫家寶總理唯一參觀的世博場館。在隨后的網絡義賣中,8000粒種子在兩分鐘內被搶購一空。
三名青少年氣候大使介紹
李楚珩,2009年氣候大使
李楚珩帶領她的綠色校園行動小隊探尋風力發電在中國的使用狀況。她于2009年被選為國際青少年氣候大使,并參與了包括2009年愛丁堡國際氣候大使工作坊和2009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國際兒童氣候論壇等多個國際性氣候變化論壇。
王楷, 2008年氣候大使
王楷和他綠色校園行動小隊研究利用學校的廢水發電,并設計了模型,又通過收集雨水來灌溉校園植物。他參加了2008年舉辦的青少年氣候大使綠色之旅,并于2010年10月參加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天津會議。他目前就讀于國際關系學院。
王禹為, 2010年氣候大使
王禹為帶領了他的綠色校園行動小隊開展了學校的燃煤鍋爐的改進工作,成功地提高了鍋爐的效率,使燃煤使用量每天減少了50公斤。他參加了2010年8月在杭州舉辦的青少年氣候大使夏令營和10月份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天津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