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上,中國政府一直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厘路線圖”所確立的原則和有關規定,并且在改革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從國情和實際出發,提出積極可行的奮斗目標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
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先后制定和修訂了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把法律法規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
中國是近年來節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當于少排放8億噸二氧化碳。
中國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和光伏發電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中國持續大規模開展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目前人工造林面積達5400萬公頃,居世界第一。
1993年我國就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協調小組,2007年5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上升到國務院層次,由溫家寶總理擔任組長。近年來,中國更是把節能減排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2009年12月18日,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表了題為《凝聚共識加強合作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歷史進程》的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立場、主張和舉措。
溫家寶表示,我們始終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重要戰略任務。1990至200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在如此長時間內這樣大規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的減排目標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中長期規劃,保證承諾的執行受到法律和輿論的監督。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改進減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對話與合作。
溫家寶強調,中國政府確定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是對中國人民和全人類負責的,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為實現、甚至超過這個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