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環保部透露,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推動新環保法落實,環保部近日召開建立綠色GDP2.0核算體系專題會,重新啟動綠色GDP研究工作。根據規劃,2016~2017年,將選擇不同地區開展試點工作。
綠色GDP至今仍是一個正在研究、有待成熟的項目,是基于對現行經濟核算體系的有益補充而非否定。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李慶瑞說,重啟綠色GDP研究項目是推動綠色發展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綠色GDP核算是把污染內化到GDP里面,國際上都在研究,但是,本身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新增環境承載能力研究
早在2004年,原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綠色GDP核算的研究工作。2005年,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10個省、直轄市啟動了以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調查為內容的綠色GDP試點工作。
2006年9月,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中國第一份經環境污染調整的GDP核算研究報告——《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顯示,2004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GDP總量的3.05%。《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06年發布的報告只是做了一個框架,雖然后來偶爾有一些政府文件提及綠色GDP相關內容,但是,綠色GDP核算并沒有再啟動過。
李慶瑞稱,2004年開始的研究,被課題組專家稱為綠色GDP1.0,現在重啟的研究則稱為綠色GDP2.0。
和綠色GDP1.0相比,綠色GDP2.0將尋求創新。在內容上,增加以環境容量核算為基礎的環境承載能力研究,圈定資源消耗高強度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重災區,摸清“環境家底”。在技術上,克服前期數據薄弱問題,夯實核算的數據和技術基礎,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污染源普查等多來源數據,構建支撐綠色GDP核算的大數據平臺。
明后年將開展試點工作
李慶瑞認為,重啟綠色GDP研究項目是推動綠色發展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然而,對于綠色GDP核算問題,業界一直存在著較大爭議。
宋國君介紹,臺灣地區做了10多年的綠色GDP核算研究,但是,現在仍未應用。其中的問題很多,包括計量測不準、方法本身問題等。
但是,在嚴峻的環境形勢下,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思維,推進綠色GDP核算依然勢在必行。
建立綠色GDP2.0核算體系專題會議提出綠色GDP2.0核算體系的研究計劃。第一階段(2014-2015年):聯合各相關部門與研究機構,開展國際經驗學習借鑒、核算框架體系構建、技術規范研究及全國層面環境容量核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初步建立政策應用體系,形成核算技術支撐能力,組織建立綠色GDP核算的相關技術規范。
第二階段(2016-2017年):為了檢驗綠色GDP2.0核算方法的可行性,選擇不同地區開展試點工作,試點內容包括環境成本與環境效益核算、環境容量核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以及經濟綠色轉型政策試點。不同地區根據其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特征不同,可選擇不同的試點內容。
同時,環保部也指出,由于這是一項前沿性、創新性的研究項目,國際上尚無成功經驗可借鑒,需要較長時間的探索。因此,研究結果以何種形式、在何時公布,將視研究進程而定。
綠色GDP2.0包含啥?
1、是環境成本核算,同時開展環境質量退化成本與環境改善效益核算,全面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環境代價”;
2、是環境容量核算,開展以環境容量為基礎的環境承載能力研究;
3、是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開展生態績效評估;
4、是經濟綠色轉型政策研究,結合核算結果,就促進區域經濟綠色轉型、建立符合環境承載能力的發展模式,提出中長期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