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穩回升過程仍面臨諸多挑戰。
昨日(8月13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消息,今年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5949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在解釋投資增速下滑原因時,國家統計局稱,除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以及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外,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融資平臺監管趨嚴等因素制約投資資金來源增長。業內人士預計,中央和地方均對如何保證經濟企穩開出藥方,下半年基本面運行并無太大風險和壓力。
投資增速超預期下滑
統計數據顯示,與實體經濟關系最為緊密的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3.9%,增速比上月數據回落0.3個百分點。
其中的主要細項均較為低迷,采礦業投資增長3.8%,增速回落0.7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長14.6%,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軌跡變化后發現,除6月同比增速相比5月有0.1個百分點的拉升外,其余月份增速均呈現逐月下滑態勢。
自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增速已經從17.9%的相對歷史低位降至17%,而在二季度國家一系列微刺激舉措相繼推出后,7月投資增速下滑令人頗感意外。
國家統計局解釋說,受1~7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影響,全部投資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左右,而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制造業投資積極性。
中鋼協新近公布的上半年數據顯示,鋼鐵工業成為投資降幅最大的行業?!吨薪涗撹F產業景氣指數報告》也顯示,二季度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由一季度的同比增長0.1%轉為二季度的同比下降15.7%,降幅明顯。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冶金建材發展部副主任陳子琦認為,本輪固定資產投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市場整體處于低位、盈利能力不佳,造成投資動力不足。市場機制在投資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鋼鐵業的擴張沖動受到了市場規律自發的抑制。
對投資增幅的回落,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舉并非壞事,每年投資的增幅是GDP增幅的兩倍、三倍,將可能進一步推動和誘發信貸擴張、赤字增加、加速賣地、債臺高筑,土地財政、產能過剩這些弊端恐怕會越來越明顯。今年投資增幅基本處于正常回落,應把過快的增幅適當降低,控制投資總量,選準投資方向。
對下半年經濟運行不悲觀
除產能過剩等因素制約投資方向外,資金不足更影響投資意愿。國家統計局稱,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融資平臺監管趨嚴等因素制約投資資金來源增長。
據測算,根據地方債務擴張速度,2013年全年地方政府融資規模可能超過3萬億元,房地產融資規??赡芙咏?萬億元,二者融資規模合計約8萬億元,而2013年新增社會融資總量為17.29萬億元,這意味著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規模就占到了一半。
財稅專家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今年以來,這些融資主體的投資渠道和熱情受到壓制,但是為了維持債務鏈條不斷裂及基本的穩增長投資需求,必須“借新還舊”,資金需求依然大。
央行數據顯示,7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2731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減少1.69萬億和5460億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信貸等融資沖高后回落、銀行因擔心風險而謹慎放貸、對“影子銀行”持續加強監管規范及金融機構自身加強風險控制等因素共同導致了當月融資減少。
連平表示,出于對資產質量下滑的擔憂,銀行風險偏好下降,信貸投放趨于謹慎,特別是在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及部分小微企業等風險較高領域,銀行甚至還加大了對部分潛在風險較高領域存量貸款的減退力度。
李文海說,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將發債的主體和自主權從城投公司轉移到地方政府上來,從根本上解決地方融資平臺造成的大量隱性負債,但是短期內肯定會對地方融資造成負面影響。
對于下半年的經濟運行情況,各方均表示不悲觀,國家統計局稱,隨著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回升,后幾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將會保持平穩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