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反彈增長7.5%后,下半年經濟能否延續回升態勢備受各方關注。昨日舉行的2014網易夏季經濟學家年會上,多位國內經濟學家發表了自己對當前以及未來中國經濟走向的看法,下半年經濟將好于上半年,難回高速增長,打破壟斷、簡政放權等改革仍需繼續推進。
李毅中:引入民間資本的關鍵是改革壟斷行業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會上指出,引入民間資本,關鍵是壟斷行業的改革,壟斷行業的產業鏈很長,其中不少是競爭性業務,就要放開,不是開放,是放開,至于壟斷性業務,也要制定具體辦法去特許經營,讓民營資本能夠有序進入,這樣使我們整個社會資本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加快落實向民間資本開放,吸引更多非公資本投入到實體經濟中來,民間資本積累雄厚,但由于多種原因出現了錢往哪里投的困局,要進一步落實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落實,這樣做會有利于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
龍永圖:公平透明行使權力比放權更重要
外經貿部原副部長龍永圖在會上表示,政府審批逐漸減少是一個大方向,但是與其說企業怕審批,不如說企業更怕審批的不公平、不透明、不穩定。政府放權當然很重要,但政府在行使目前掌握在手中的權力時,更公平、更透明,政策更加穩定,更加有可預見性,這比放權更重要。
政府放權,我們建立一個新的政商關系,可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必須符合中國現行的政治體制和基本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行得通,而且叫政府放權,讓政府不掌握權力并不是目的,目的是我們的經濟發展得快一點,更健康一點,老百姓得的實惠多一點,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張承惠:下半年經濟比上半年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表示,隨著中央微刺激政策的推進,應該說下半年整體的宏觀經濟形勢比上半年會好一些,但確實是,我們的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很多國內外的困難,所以要回到過去相當高的速度增長,如果沒有制度上的突破,沒有一個改革紅利的話,是非常困難的。
最核心的突破口就是怎樣更好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讓市場更好地發揮基礎性作用,另外讓民營經濟、讓中小企業更好地發展。當然在金融領域,在其他領域應該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一些壟斷的行業,需要破除壟斷,金融服務需要更好地改進,金融市場的結構,包括金融監管都需要進一步改進。
邱曉華:樓市調整期今年底或明年初結束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在會上認為,目前一線城市主城區之外的房價已經開始松動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開始松動了,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意味著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新一輪調整時期。
“估計下半年還處在一個調整階段,只有到調整階段告一段落,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才會進入新一輪的理性發展階段,年底或明年初可能會到來。”
江平:四中全會討論依法治國是絕無僅有現象
中國著名法學家江平在會上表示,10月要舉行十八屆四中全會,從我們黨的歷史來看,在一次中央全會討論依法治國,這是絕無僅有的,也是一個很可喜的現象,把依法治國提到了中央全會的議事日程上。
依法治國包括了法制國家,包括了如何建設一個法制社會,如何建設一個法制政府和如何建立一個法制市場,我想,現在的經濟學家大概都認同這個概念,就是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法制經濟,如果市場經濟不是一個法制經濟,那它自己本身也就不可能是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