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經濟增速的開局新低令市場更加關注2014年全年經濟走勢。中國官方智庫中國社科院在昨日出爐的《2014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春季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左右,其中前三季度GDP增速會持續小幅度回落,三季度達到谷底后會觸底反彈,全年經濟增長呈現“U”形趨勢,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來自投資。
與去年底的預測數據相比,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在本次報告中將今年增速下調了0.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于當前產能過剩、債務風險等舊問題仍舊待解,受之影響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而消費依然難以成為拉動經濟上行的主導因素,同時貨物和服務貿易凈出口將進一步減少,預計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不容樂觀,在經濟基礎穩重向好基礎不牢固,財政、金融、房地產等領域存在風險隱患的情況下,今年經濟很可能會在三季度跌入谷底,預計下半年或四季度經濟將反彈回暖。
“產能過剩其實是所有經濟問題的集中體現,背后是投資問題。消費不振的背后是收入分配問題。要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別是實效分配的結構問題,必須同時下降政府的收入和企業的收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會上表示,學者們目前共同的感覺是經濟下行的壓力比較大,體現在產能過剩、外需乏力、投資問題等。
“除經濟形勢影響外,三季度GDP若跌入谷底也主要與去年三季度經濟增速基數較大有關。”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國務院很可能會進一步出臺刺激政策,不過從當前已經出臺的長江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新一輪城鎮化、保障房建設等政策來看,背后更多的是為了拉動投資項目,通過調整投資結構,更多引入民間投資,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時刻發揮政府中流砥柱的作用。
對于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報告》認為,相比較于消費和凈出口對經濟貢獻率的連年下滑,投資的貢獻率雖有波動,但卻呈穩定增長態勢。從2006年的43.6%提升至2013年的54.4%,七年內躍增10個百分點以上,2013年再次超過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報告》據此預計至少在中期內,穩定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主要來自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政府出臺的多項穩增長政策都與投資有關,4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23日決定在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領域推出80個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日前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當前是調整投資結構,加大環保、保障房、基建、養老等領域投資的最佳時期。”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說道,一旦全球通脹率上升、迎來大規模加息,國際大宗商品成本也將隨之提高,建議相關部門抓住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