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是短期增長目標與調結構中長期目標有機結合的質量效益型增長;是要求“有保有壓”,能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貫徹調結構要求的可持續增長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穩增長與調結構、促改革協調推進,將是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鮮明特色。
一提到穩增長,有人就自然聯想到加大投資力度。如促進房地產投資開發、繼續助推一些高耗能高污染傳統行業等。事實證明,雖然此類做法能讓GDP快速增長,并且操作起來輕車熟路,只要能搞到銀行貸款融資就行。但這些做法與調結構的要求背道而馳,并且只會給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帶來更大的阻力。
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要堅持把握好以下幾點。
首先,“穩增長”是在堅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通過提高針對性和協調性,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穩定增長,而不是大規模投資強度刺激推高的激進性增長。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市場繁榮、不斷擴大就業發揮重要作用的眾多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此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加強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指導意見。同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今年首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要求包括19個工業行業的企業確保在2013年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落后產能,不得向其他地區轉移。上述舉措,都是穩增長與調結構并重的政策性調控措施。可以預見,下半年政府將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穩中有為,但不會出臺大規模增加投資強度的刺激政策。
其次,當前的“穩增長”,是穩增長短期目標與調結構中長期目標有機結合的質量效益型增長,而不是超高速、不計資源環境代價的粗放型增長。世界經濟正在深度調整,國內外發展環境十分復雜。我國上半年經濟增速放緩,說明在經過長時間的兩位數增長后,中國經濟進入了更強調質量的換擋期,這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必須經過的陣痛。從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年度預期目標的合理區間”,以及政府今年以來推出的多項改革措施來看,決策層對經濟減速的容忍度已經提高,將更大力度著力于結構調整和經濟改革,特別是能夠兼顧穩增長、調結構的兼容性政策有望繼續出臺。
第三,“穩增長”要的是有保有壓,能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貫徹調結構要求的可持續增長,而不是簡單以GDP增速論英雄的增長。政策予以傾斜扶持的內容已經十分明確:即能夠有力推動居民消費升級的產業,能夠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產業、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新興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其他與保障和改善民生有關的產業,等等。這些都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直接體現著產業升級的方向。至于必須淘汰的部分,毫無疑問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資源浪費產業、產能過剩產業、技術落后的低附加值產業、有嚴重泡沫的產業等。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而言,這些產業都應是必須舍棄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