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交易204起,同比減少6.0%,環比下降29.2%;中國企業國內并購行為的活躍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與2012年初市場遇冷相似。
一季度國內并購活躍度有所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013年國內并購市場會不會延續這種態勢?
趙先衛: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與一季度政策層面尤其是金融政策層面相關,當下整個市場資金的緊張程度直接影響到并購活躍度,雖然央行一再強調2013年實現穩健的貨幣政策,從現在來看,整個資金面偏緊,這對于整個并購活躍度是一個打擊。
另外,2013年并購行業里非常重要的一塊是房地產行業,2013年國家對房地產繼續調控,也使得一部分并購雙方在仔細評估或觀察這個行業的走勢。
預判整個2013年全年的并購市場,有沒有可能延續這樣的態勢,活躍度有所下滑?
趙先衛:不一定,對于整體并購的市場而言,并購最容易發生的是當一個國家經濟處于調整的時期,或者資產價格并不是特別高的時候,這個時候并購是最有利的,如果一個國家經濟處于非常強勢或并購對象的整個資產價格非常高,主動并購尋求并購的標的物或者企業的難度比較大,成本會非常高。
2013年,我們經濟是處于調結構時期,整體資產價格出現大幅增加,這對于整體并購市場環境是有利的,我倒并不認為2013年整個一季度的不活躍會蔓延到全年,接下來二季度、三季度甚至四季度并購的情況,很有可能出現大幅度的反彈。
盡管一季度國內并購活躍度有所下滑,但整體并購市場的單季并購總額卻創下了最高紀錄。披露金額的13起海外并購案例共涉及交易金額166 .50億美元,創下單季海外并購總額的最高紀錄。外資并購方面,涉及交易總額96 .86億美元,是2012年同期的15.45倍,與上季度相比,也有851.8%的增幅,為歷年最高水平。
如何評論海外并購和外資并購的雙雙突破?
趙先衛:這個比較正常,目前我們國家所實施的整個戰略是鼓勵企業或者鼓勵人民幣出海,隨著人民幣的逐漸國際化,雖然整體的并購數目比較低,但是并購的金額會出現突破,符合我們的整體戰略。
另外,最近幾年,我們在海外更多的并購集中在能源,無論是石油還是其他的,在能源方面的并購一方面反映出整個人民幣走出去的戰略,另外也是為了加快并購之后滿足國內需求,這樣來看,后期海外并購并不會下滑,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同步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