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的主要先行指數——中國制造業PMI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最近4個月均在50%以上。今年1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4%。當月新訂單指數上升,需求基礎進一步鞏固,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原材料庫存指數上升,企業信心增強
中國制造業PMI指數走勢顯示,我國經濟趨穩回升態勢已初步形成,今年經濟運行開局良好,預計全年將保持平穩向好發展基本態勢。
從國內來看,宏觀調控政策取向有利于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中央強調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也較為堅實,消費和投資擁有增長空間。
基礎建設投資將繼續助力經濟回升。2012年以來,國家啟動了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以及加快已確定的基礎建設項目進度,之后陸續批復城市軌道交通、公路建設等項目,城鎮化建設將提速。基建投資對經濟拉動作用會進一步顯現。今年1月份,非制造業PMI指數中,土木工程建筑業的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環比雙雙上升,特別是新訂單指數達58.5%,創去年3月以來最高紀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63.6%,顯示后期基礎建設投資增速穩中有升。
消費需求增長對經濟回升的支撐作用明顯。從PMI數據來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去年均值達54.9%,高出制造業PMI全年均值4.1個百分點;在制造業中,與終端消費需求密切相關的農副食品加工業、服裝服飾業、計算機通信設備、電氣機械設備等行業PMI平均水平,明顯好于基礎原材料行業。這種態勢在今年將進一步延續。1月份,消費性服務業的經營活動和市場需求較去年12月份均有明顯提升。其中,零售業表現最為明顯,指數位居19個行業之首。其商務活動指數71.1%,環比上升4.5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67.6%,環比上升6.0個百分點,反映出我國社會居民消費潛力巨大。近期,國務院批轉了《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有利于帶動消費增長。預計今年居民消費增長有望達到15%左右。
從外部環境來看,整體趨勢向好發展。1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1.5%,已是連續兩個月運行在50%以上。結合國內外主流機構的預測來看,今年世界經濟增長有望達3.5%,世界貿易增長有望回升到4.5%。今年我國出口上一個大的臺階雖有困難,但出現較大滑坡的可能性也較小。
因此,今年經濟發展總體形勢可能好于去年,主要好在增速更為平穩,波動性減小,特別是伴隨著改革的深入,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明顯回升。
但也應該看到,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仍然艱難曲折。同時,我國經濟增速持續回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問題,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當前多數企業依然面臨成本上升、訂單不足等多重壓力,微觀經濟活力不足。近期PMI表現“一升兩降”狀況需要引起重視:最近兩月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升幅均超3個百分點,今年1月份達57.2%,重回高位,須警惕上游產品價格再次出現加快上漲趨勢;新出口訂單指數最近兩月連續回落,重回50%以下,顯示外部需求不確定性較大;小企業PMI指數持續低迷,去年4月以來一直在50%以下,今年1月份比去年12月份下降1.9個百分點,降至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