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數量高速增長的同時,非企業組織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呈現激增之勢。12月4日下午,《WTO經濟導刊》在北京發布《金蜜蜂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12》,報告分析作出以上判斷。
報告指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數量呈現高速增長,比2011年同期增長超過六成。2012年前十個月發布了1337份社會責任報告,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520份,增長63.6%,是繼2009年中國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數量出現“井噴”之后,報告發布數量再次出現較快速度增長的一年。
報告研究發現,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性質主體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數量均有明顯增長,其中西部地區報告數量增長了50%,建筑業報告數量增長了1.5倍,國有企業報告增長了1.36倍。東部地區發布報告數量達到687份,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207份,占比增長1.0%。中、西部地區報告數量較2011年同期分別增長18.4%和50%;各行業發布報告數量均有一定幅度增長,其中建筑業和社會服務業報告數量分別增長了154%、113%;國有企業報告數量增長1.36倍,國有控股企業、外資及港澳臺企業、民營企業及其他組織報告數量分別增長4.7%、47.1%、3.2%和66.7%。
報告認為,行業組織的平臺和示范帶動作用日益凸顯。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林產工業協會、陜西工業經濟聯合會等行業組織共帶動273家企業集中發布報告,占全國同期報告發布總量的20.4%。
同時報告認可政府部門在促進機構社會責任重的作用,認為政府部門引導成為企業發布報告的重要動力。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業發布了103份社會責任報告;上海市人民政府、衛生局等政府機構帶動文明單位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數量超過98份;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統一組織發布了30份社會責任報告。
報告統計發現,機構社會責任報告整體質量全面提升,高水平報告比重明顯增加。機構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更加規范,參照國內外主要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指導的報告比重明顯增加,內容實質性增強,更加注重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展示對利益相關方的履責績效。同時,機構社會責任報告更加重視創新,部分先進報告披露了企業在社會責任理念和實踐方面的創新。
但研究報告也指出,機構社會責任報告信息的平衡性不足,不能在報告中正視運營中出現的負面信息及影響。企業普遍注重披露履行社會責任的績效,但是對于運營中存在的問題披露不足。部分企業的重大負面信息已經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但是在報告中卻忽視披露,包括重大負面事件的影響、改進措施和取得成效等。
據介紹,這是該機構第四次就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整體發展狀況發布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