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毛烏素沙地邊緣的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近年來,在這里崛起了大批現代煤化工項目。為了擺脫對煤基產業的依賴,減輕大規模碳排放造成的環境壓力,寧東基地瞄準氫能這一全新的產業方向,從煤化工“領跑者”向氫能“領跑者”轉型。
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國際社會正凝心聚力,切實應對氣候變化。而中國作為《巴黎協定》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始終堅持多邊主義,并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譜寫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篇章。在談及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貢獻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表示,“中國為降低碳排放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甚至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的領軍國家,能夠與世界各國分享其優秀經驗,我同時也非常非常感謝中國的領導層。他們具有明確的目標和遠見,把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放在未來發展的核心位置。
面對氣候變化,人類命運與共。作為《巴黎協定》達成的重要貢獻者和積極踐行者,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有決心,更有雄心。今年9月,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2020年12月10日,由《商業周刊/中文版》主辦,梅賽德斯-奔馳擔當首席戰略合作伙伴的The Year Ahead展望2021峰會,在上海浦東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麗思卡爾頓酒店開幕。民德研究院院長、原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院陳衛東在論壇上進行了主題為“世界能源轉型量變到質變拐點后的新格局”的演講。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在今日召開的2020年中國光伏行業年會上表示,預計今年光伏新增裝機可能達到3500萬千瓦左右,累計裝機將達到2.4億千瓦,2020年,全國大部分地區光伏發電都具備了平價上網的條件。
2020年12月7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上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聽取地方意見。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國家氣候戰略中心,31個省(區、市)生態環境廳(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座談。各地介紹了本地區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的工作基礎、挑戰及下一步工作考慮,并對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寫的《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建議。
12月10—11日,“2020第五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在廣東省汕頭市帝豪大酒店隆重召開。業主、整機、勘測、設計、施工、吊裝、運維、設備等重點企業的400余位行業內領軍人物、專業人士共聚一堂,坐論“海上風電、智慧能源”。
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在2020年能源轉型發展論壇上表示,能源低碳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在于做好能源碳排放的加減乘除,即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做加法,控制油氣消費規模做減法,提升能效做乘法,煤炭清潔利用做除法。
能源,是經濟的命脈。能源低碳發展更是關乎人類未來。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是能源低碳發展的主力軍。長期以來,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石油比重非常大。近些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漸提高。
自9月22日到現在以來,碳中和成為了能源圈當之無愧的“網紅詞匯”。無論是哪種能源類型,都能和碳中和扯上關系。可再生能源行業尤其激動,一時之間似乎可再生能源未來就是發電的主流.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水電、風能和太陽能生產國,為了實現承諾的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它必須減少大部分化石燃料生產,并大規模安裝更多設備來利用大自然的能源。
在12月1日開幕的2020張家口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張濤表示,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下,我國減排任務艱巨。因此,必須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拆掉能源體系中的一堵堵“圍墻”,讓各能源品種有機融合,共同擔當起降碳減排重任。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征求意見稿)及相關文件意見的通知,這傳遞出一個信號,即生態環境部將以電力行業為突破口,啟動上線交易的各項準備工作,持續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碳中和(carbon neutral,or carbon neutrality)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會議采用。碳中和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