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智庫的一項研究表明,由于上述制裁,伊朗幾乎損失了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30%的對外貿易。因此,有研究認為切斷與SWIFT的聯系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將是“同樣具有破壞性的,至少在短期內”,因為俄羅斯也相當依賴油氣資源的收入。
隨著烏克蘭局勢驟然升級,國際能源市場連日來大幅波動。歐洲在能源領域高度依賴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之前就已飽受能源短缺和價格上漲之苦,當前面對急劇變化的地緣政治形勢,將面臨更大考驗。
IEA預測2021—2025年歐洲地區的天然氣需求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態勢,其中主要增量來自電力與工業部門。長期來看,歐洲地區天然氣需求仍有上升空間。亞太地區的碳排放計劃同樣明確清晰。中國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要確保達成,印度承諾截至2030年削減10億噸碳排放量。在此背景下,亞洲地區對天然氣的需求量提升是可以預見的。
3月1日消息,能源投資者繼續關注東歐局勢,同時西方國家對其主要能源生產國俄羅斯實施了更多制裁引發能源供應擔憂,原油期貨收盤大幅收漲,布倫特原油價格超過100美元。
受俄烏沖突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截至發稿,荷蘭TTF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漲,漲超22%至109.08歐元/兆瓦時,日內漲幅一度達到41%。
這一次俄羅斯真正意識到了經濟、金融制裁帶來的危害,因此這些年來除了增加自己的金融硬實力(外匯儲備提高到了6300億美元水平,占2021年GDP36%)以外,就是改變過度依賴歐洲的經濟模式,因此在能源、金屬、農場各類大宗商品領域加大與東方的接觸,尤其是中國,現如今已經是我國第二大石油進口來源國。
周三,歐洲天然氣價格大漲約10%,烏克蘭危機導致能源價格上漲的風險繼續加大,這明顯打擊了歐洲股市投資者的樂觀情緒,德國Dax指數回吐了當天全部的漲幅并以下跌報收。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日前公布2021年我國石化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4.45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16萬億元,雙雙創出歷史新高,同比分別增長30%和126.8%,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和40.1%。
2021年,中國能源產品進口量有漲有跌,原油進口量同比減少5.4%,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增長19.9%,煤及褐煤進口量同比增長6.6%。原油進口量下滑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12月,中國原油進口量51297.8萬噸,與2020年同期相比減少5.4%。過去的一年,導致中國的原油進口同比出現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20年國內原油進口量刷新歷史紀錄,導致國內資源充裕,庫存與港口壓力顯現。2021年以來,國際油價破位上漲,導致進口原油的成本大幅度走高,因此抑制了部分進...
為探索天然氣保供穩價新模式,近日,中國海油攜手廣東省華潤燃氣、華電、國家電投、佛燃能源、廣州燃氣、廣州協鑫等12家大型城燃和電廠用戶,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簽署5年期中長期LNG資源購銷協議。此次簽約總量共計1000萬噸,200萬噸/年,是國內資源供應商與下游客戶簽署的首個長期LNG資源購銷合同。
兩國在此訪框架內簽署涵蓋經貿、投資、能源、體育等領域近20份合作文件,為雙邊務實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奠定堅實基礎。兩國企業簽署的遠東天然氣購銷協議成為繼東線天然氣管道之后能源領域又一重大標志性合作,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新的保障。
近日,歐佩克+的增產能力頻頻遭到質疑。雖然沙特、伊拉克和阿聯酋貢獻的產量都超過歐佩克+石油生產基線,但其他國家——尤其是俄羅斯、安哥拉、尼日利亞、馬來西亞和科威特的貢獻產量比石油生產基線少得多。但是,根據協議條款,那些有閑置產能、可以進一步增產的成員國不被允許填補其盟友留下的缺口。
10月29日,據塔馬祖電臺報道,南蘇丹新聞和通信部長邁克爾·馬庫埃·盧思稱,由于蘇丹持續的政治動蕩,南蘇丹暫停通過蘇丹港出口石油。南蘇丹繼續生產石油,但恢復出口需要等蘇政局穩定。盡管喀土穆目前事態發展對南蘇丹的石油供應有一定影響,但南蘇丹還是會努力恢復石油供應。據悉,蘇丹和南蘇丹都已停止向世界市場出口石油。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杰克·沙利文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在沙特會面。按照白宮發言人珍·普薩基的說法,石油是會談的一個重要議題。
總部位于巴黎的“國際能源署”呼吁俄羅斯向歐洲供應更多天然氣,以幫助緩解能源價格的飆升。國際能源署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盡管俄羅斯作為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正在履行與歐洲客戶的長期合同,但其出口較2019年水平有所下降——俄羅斯可以采取更多措施,增加歐洲的天然氣供應,確保歐洲地區的儲存達到足夠水平,為即將到來的冬季供暖季節做準備,這也是俄羅斯顯示其作為歐洲市場可靠供應商的一個機會”。
最新油氣貿易新聞,油氣貿易動態,油氣貿易文章,油氣貿易介紹,油氣貿易政策,技術,數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