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探索智能制造 機器人促進產業升級
近段時間,佛山智能制造再度受到關注。央視財經頻道《交易時間》以《從手工為主到智能制造傳統制造業加大智能設備投入》《智能制造增研發降成本讓更多的中小企業用得起》《技術工人缺口大大學生到生產一線當工匠》《智能制造迎政策紅利相關板塊受持續關注》4條專題片,聚焦佛山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探索以及成效。
談及機器人的應用,一汽-大眾的自動化生產車間和維尚家具的“2016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屢屢被認為是當中的佼佼者。
“佼佼者”的定位不無道理。在一汽-大眾華南基地一期,平均每分鐘就有一輛新車下線。如此高的生產效率有賴于80%自動化生產模式。在焊裝車間內有超過800臺機器人,自動化率超過70%,6條主焊線更實現全自動化生產,自動化率達到100%。目前,一汽-大眾一期每天能生產1200輛整車,年產能達到30萬輛。
被譽為“初具工業4.0雛形”的維尚家具五廠,人均產值就比其他工廠提高30%。在這座去年正式投產的家具工廠內,原材料分揀機器人、RGV、智能開料機、雙邊封裝機等先進的家具智能化生產線,加上智能立體倉庫、智慧物流等設備,為五廠構筑了智造全系統。
“五廠引入智慧物流系統,就能節省600名人工。”佛山維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黎干介紹,去年維尚家具通過信息化手段、流程優化、設備改造等方式對各廠開展技改,員工人均產值提高20%,其中五廠人均產值更是提高50%。
首要考慮機器人性價比
人均產值提高的背后,自然是機器人應用的高效。在眾多企業生產中,主要是以機器人替換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較低的崗位。然而,什么崗位需要機器人,機器人應用的性價比能否提高,成為企業邁開轉型步伐的首要考慮。
如今,在高度融合信息化、數字化的生產模式下,維尚家具依然要考慮機器人應用的性價比。在維尚五廠,大部分工序實現自動化,但在前端設計、后端運輸等崗位仍需依靠“人”。“首先要考慮利益最大化。”黎干說,維尚家具以定制家具為主,不確定性的生產必然制約智能制造,“非標準化產品無法單純靠機器滿足柔性化生產。”
“一臺機器能代替6名工人,從每分鐘折疊包裝2到3張產品提高至每分鐘100張,人均產值有效提高。”作為主營無紡布、環保袋、床墊產品的標準化生產企業,佛山市瑞信無紡布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宏昌則認為,機器人應用有著較高的性價比。由于產品規格基本定型,為此企業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提升企業效益。近年來該企業以設備更新為切入點提高產能。
鄧宏昌舉了個例子:過去,一張1米×1米的無紡布生產完成后要折疊包裝,一個工人至少需要20到30秒。如今,采用新設備后,一卷無紡布經過機器切割、折疊后自動成型,到達工人手上已是100張1米×1米的規格,由此實現1分鐘100張折疊包裝的高效。
一汽-大眾通過機器人應用提高生產效率
A
目標
重點推動華數機器人公司完成10000臺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并力爭到2017年底,累計共有20%
(即2000臺)華數機器人公司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在佛山市實現推廣應用。
B
措施
◆組建一個中心
深化產學研合作,組建佛山市機器人培訓中心。把培訓中心打造成為具有廣東特色、全國有影響力的人才培養基地,為整個行業培養更多的高端和實用型人才。
◆建設一批平臺
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聚集的機器人行業相關企業達20多家。佛山智能
裝備技術研究院建設的孵化器已簽約30余家機器人科技型企業。依托上述平臺建設一批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積極引進國內頂尖的機器人創新團隊,推動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創新。
◆啟動15個項目
佛高區南海園今年將啟動15家企業的示范線改造項目。探索成立智能裝備投資引導基金,制定機器人應用的靈活金融方案,促進機器人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