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具體措施應該是比之前更扎實、更有力。“要想不付出代價就取得成果,我覺得沒有這一個便宜事兒。”銀監會前副主席蔡鄂生在博鰲亞洲論壇“亞洲金融風暴:20年后的再思考”分論壇上做出上述表示。
“三去一降一補”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大任務。在蔡鄂生看來,在體制機制改革過程中,如果有些人想要把自己原有的一些東西保護住,想要一個完全理想的結果,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在回復財新記者“代價具體指什么”“是否對債轉股等做法有指導意義”等問題時,蔡鄂生說:“中國有句老話,有舍才能有得”。
蔡鄂生認為:“去產能”任務還包括在此過程中怎么把這一個行業里的好企業留下,并且杜絕一些地區或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留下它們舍不得的企業。“這要求要有大局意識。”蔡鄂生說。
對于債轉股,他表示:不能再按照亞洲金融危機后那種方式去做債轉股,國有企業現在的狀況與當時發生了很大變化;也不能再簡單用那時政府應付工人下崗的辦法解決問題。在他看來,中國當前有能力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不良資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