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財新中國制造業和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反彈,經濟活動再度回到擴張區間。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3月,財新中國制造業和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分別錄得49.7和52.2,分別高于2月1.7個和1個百分點,受此影響,財新中國綜合產出指數由2月的49.4升至51.3,創下11個月以來的最高值。
財新傳媒首席經濟學家何帆認為,財新中國綜合產出指數再次回升至50榮枯線以上,經濟發展呈現出震蕩態勢。整體來看,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但經濟仍處于反復震蕩期,復蘇基礎薄弱。政府應繼續推進服務業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3月,財新中國PMI與國家統計局PMI走勢基本一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月制造業PMI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0.2和53.1,較2月提高1.2個和0.9個百分點。
分項數據的變化也大同小異。兩個制造業PMI中,產出指數、新訂單指數均出現回升,且均在50以上,就業指數均在收縮區間略有回升,新出口訂單指數均也出現反彈,但分別在50榮枯線兩側,財新中國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仍在50以下。
兩個服務業PMI中,新訂單指數均出現回升,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出現回落,但投入品價格指數、銷售價格指數走勢分化,統計局服務業PMI中,兩個價格指數均出現回升,財新中國服務業PMI中價格指數下降。
盡管經濟有所回暖,但就業情況更加嚴峻。財新中國PMI中,綜合用工總量創下2009年1月以來最大降幅,其中制造業就業指數在2月降至2009年1月以來的最低值后,3月僅略有回升,服務業就業指數則自2013年8月以來首次落入收縮區間。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中,就業指數雖有回升,但48.1仍明顯低于臨界點,服務業從業人員指數則繼續下降0.2個百分點至48.4。
目前的經濟回暖,主要是前期的刺激政策逐漸顯效。今年以來,預算內項目和財政轉移支付的下達進度都明顯快于往年,加之專項建設基金的快速推進,都起到了穩增長的作用。
與此同時,經濟活動中的風險因素仍在積聚。產能過剩的化解還未找到合適的路徑,金融風險開始逐漸暴露,債轉股能否幫助企業實現經營好轉,進而避免將銀行拉下水,不確定因素仍然眾多。近期穆迪、標普先后將中國主權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在改革沒有明顯進展的情況下,經濟回暖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并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