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的“歇斯底里”已經達到幾乎令人近乎“瘋狂”的程度。“相關性等同于因果關系”的典型人群認為“石油價格的崩潰意味著經濟增長覆滅和熊市的開始”。
畢竟,為什么如果沒有石油價格的急劇暴跌,先前就不會經歷歷史上“最為慘痛”的1月開局?石油價格或被認為是當前美國市場波動的“根源”,有太多的投資者將國際油價的下跌作為美國市場甚至是世界市場恐慌的“借口”。
石油市場的暴跌對美國經濟有何影響?
其實,國際石油價格的下跌沒什么大不了的,還有更重要的需要我們去相信。
(1)不要相信“恐怖的經濟故事”和石油業就業有關
美國許多州包括德克薩斯州和北達科他州都幾乎完全依賴于“液壓破碎法”的繁榮找到近幾年經濟增長點。從更長遠的背景下來看,能源部門的裁員并不會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大問題”。
看看美國勞工部統計的數據就會發現,2015年12月全職致力于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類工作的人數是18.45萬人,這一數字是舍去誤差后的數值,然而僅占美國去年年底全國1.432億個工作崗位的0.1%。
可以肯定的是,服務部門有“涓滴效應”,但是,即使“瘋狂”的將這一數字放大十倍,這也僅是美國全國就業人口總量的1%。
當然,并不是僅頁巖油生產區的經濟前景是困難的,像生活在西弗吉尼亞州,由于近幾年來煤炭產量的下降也經歷著痛苦。但是,不要把“特定區域的經濟艱辛”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命運相混淆。
(2)廉價石油的利弊一定程度上相抵消
分析師運用粗略的數學模型算得,1加侖原油價格每下跌1美分意味著美國全國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10億美元。
有市場人士大膽猜測,廉價天然氣的目的是為了刺激消費,但是沒有足夠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據摩根大通去年十月公布的研究數據顯示,他們通過觀察2500萬名美國人的消費習慣,發現他們每消費1美元有72-89美分“流入”加油站。
美國是一個消費驅動型經濟,所以廉價的油氣有利于推動支出,這也將抵消能源相關產業的經濟放緩問題。
(3)能源市場只是整個市場的一小部分
標準普爾500中只有能源行業只占權重的6.5%,但是從近期的市場輿論來看你會認為油市走勢引導股市。
考慮到標普權重中直接參與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煉油以及運輸的、且市值超過250億美元的大公司僅占9個。
債券市場如何呢?美國能源公司之間的違約并未導致大范圍的信貸危機。有恐慌是可以肯定的,最好的證明就是去年年底Third Avenue Focused Credit Fund信貸基金和Lucidus Capital Partners垃圾債券基金的清盤。但這并不等于石油行業全面失去債務支撐。
能源問題或對于耐心的投資者來說是一次機會,因未與石油直接接觸的大公司息差擴大,零售或消費類行業實際上可能會收益于廉價石油。
此外,據悉巴菲特就在目前,大肆買進能源類公司的股票。
(4)能源業的問題給真正盈利的行業前景蒙上了陰影
美國能源行業未能得到足夠信貸的一個原因就是持久的“業績衰退”。
據悉,美國能源業投資者正面臨著連續第三季度的盈利同比下降問題,如果這一切真的到來將意味著這是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
然而,能源行業總盈利預期年度同比下降70%,緊隨其后的是材料類部門,可能會下降約27%,這歸咎于大宗商品總體問題。
事情并不是單面的,除了能源業,電信部門預計盈利增長27%,而醫療部門盈利預計增長8%。
初步估計,2016年第一季度美股收益是“鼓舞人心”的,預期可選消費類股票收益增長約15%,電信公司收益增長14%,更重要的是據預測2016年僅能源部門收入減少,其它行業收入均預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