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22日下發《關于征收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用于支持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文件規定,此資金根據全社會發電量計算。而按照2015年的發電量測算,全國年度征收專項資金約為467億元。
上述文件分別規定了各省的繳納標準,從0至1.68分/千瓦時不等。其中陜西、河南、山東三省繳納標準最高,分別為1.68分/千瓦時、1.50分/千瓦時和1.39分/千瓦時。申萬宏源煤炭分析報告認為,上述三個省份的共同特點是,煤炭資源較豐富、發電成本較低、電網或自備電廠盈利較多。
文件規定征收時間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但并未規定征收截止日期。如果該政策執行3年,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總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2015年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宣布從2016年1月1日起,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3分錢。但此次上網電價下調并沒有全部傳導到終端用戶,僅一般工商業銷售電價獲同等幅度下調,而占據全社會用電比例約為70%的大工業用戶仍依據原有價格支付電費,這使得電網一年內將出現大約1200多億的資金盈余。這也意味著,1200億中的大約467億將用來形成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
從征繳方式看,該專項基金不會帶來發電企業和用電企業的直接負擔,主要由電網企業向財政繳納。但是,對于少部分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和自備電廠發電電量來說,發電企業和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需要直接繳納該項基金。
2015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大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去產能位于五大任務之首。
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總體方案,提出要利用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加大力度化解鋼鐵、煤炭等行業的過剩產能。該項資金在下發時,還將配套一部分地方資金,未來將主要用來解決鋼鐵和煤炭行業大量職工下崗和再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