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美國經濟學家、政策決策者正在為過去兩年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歡呼雀躍,因為在他們看來,油價走低助力美國經濟增長是一條金科玉律。然而,《紐約時報》日前卻報道稱,過去兩年,低油價并沒有像專家預測的那樣大幅提振美國經濟,而是對美國經濟增長帶來了負面影響,甚至或將拖累美國經濟增長。
受全球經濟低迷及國際原油市場供大于求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經歷了斷崖式下跌。國際油價自2014年上半年的每桶110美元跌落至如今的每桶30美元,甚至這兩天一度跌破每桶28美元。不少專家甚至認為,“國際原油之殤”在2016年內都不會完結。《紐約時報》報道說,多數專家認為,他們不期望在2016年,持續走低的油價能進一步推動美國經濟增長。舊金山聯儲主席約翰·威廉姆斯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稱,美聯儲錯估了低油價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曾預測,2015年,低油價對美國經濟增長率貢獻0.7個百分點,而目前,摩根大通經濟學家則認為,2016年,持續走低的油價可能對美國經濟增長率僅貢獻0.1個百分點。高盛經濟學家最近也預測,低油價今年對美國經濟的提振作用或將為零。
對美國油氣公司而言,2015年可謂是不幸的一年。全球能源價格的斷崖式暴跌直接導致許多美國油氣公司遭遇寒冬,不少公司利潤減半,有的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傮w而言,美國油氣公司2015年出現了高達數百億美元的資產減記,減記規模已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包括依歐格資源公司、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等在內的美國油氣公司2015全年資產損失約20億美元。2015年第四季度,至少有9家美國油氣企業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這些企業負債總計超過了20億美元。專家預測,2016年如果國際油價反彈無望,那么美國能源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油氣企業倒閉潮。
有媒體曾分析認為,美國是消費主導型經濟,低油價讓美國消費者享受的巨量意外之財遠遠大于本地油商因低油價損失的收益。因為消費者又將節約的這部分錢消費在其他領域以提振內需,加之低油價降低了美國本土制造業成本并增強其出口競爭力,從而推動整體經濟增長。然而,這種情況只出現在美國依賴大量原油進口的時代,現在的情況發生了逆轉。
隨著美國發起“能源革命”,頁巖油氣開發蓬勃發展,美國非常規能源成為美國經濟新增長點之一。據能源行業媒體報道,雖然美國國內能源領域在就業市場中所占份額僅占美國全部非農業就業崗位的1.4%。但是,能源領域的機會對中產階層來講是少數亮點之一。能源領域的薪酬高出全美所有工業領域平均年薪一倍以上。紐約智庫曼哈頓研究所曾估計,美國有1000萬個工作崗位某種程度上有賴于頁巖油市場的繁榮,其中一些是要求具備高級技能的高薪工廠工作,這1000萬個工作崗位每年創造價值4000億美元的財富。另一方面,“能源革命”讓美國逐步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美國能源信息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進口原油量僅占美國消費石油總量的27%。2016年初,美國解除了實施40多年的原油出口禁令,這意味著美國從原油進口國轉變為了原油出口國。然而,持續低油價卻讓美國油氣企業特別是頁巖油開發商不得不縮減投資,大幅裁員,這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失已經超過消費者在低油價狀態下收獲的意外之財。
《紐約時報》報道還指出,有些美國專家甚至認為,低油價引發了一系列經濟問題。一是,低油價是拖累股市低迷的因素之一。2016年初始至今,標普500指數就下跌了10%。二是,低油價對通脹形成壓力,有可能打亂美聯儲計劃于2016年進行四次升息的計劃。甚至有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將面臨另一輪經濟下滑。美聯儲主席耶倫的前顧問、經濟學教授安德魯·萊文對媒體說,美聯儲不得不考慮另一輪經濟下滑的可能性。因為資本市場與經濟相互呼應,也許人們認為資本市場不理性,但即使資本市場的反應是不理性的,其溢出效應仍然會進入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