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五個月下降后,2015年12月,中國出口重回正增長,但全年累計仍為負增長。
海關總署1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中國出口1.43萬億元,同比增長2.3%;進口1.05萬億元,同比下降4%;貿易順差3820.5億元。按美元計,出口和進口分別同比下降1.4%和7.6%。
2015年全年,中國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同比下降7%,為2009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亦遠低于6%的政府預期目標。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進口10.45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和13.2%。全年實現貿易順差3.69萬億元,同比擴大56.7%。
按美元計,2015年中國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2.8%和14.1%,貿易順差為5945.0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2015年中國出口值下降,主要原因是外需低迷,國際經濟總體復蘇乏力,導致全球貿易進入深度調整期,進而抑制中國出口增長。進口值下降幅度較大,主要由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中國大宗商品進口量增速的放緩。
2015年12月,進口與出口均好于預期。此前財新調查中,12月出口和進口的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分別為-7.8%和-11%。
招商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謝亞軒稱,12月出口好于預期,一方面由于人民幣貶值在直接兌換層面使按人民幣計的出口規模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歐元區和澳大利亞制造業PMI有所回升,日本制造業PMI維持在18個月以來高位,發達國家需求改善可能是外需好轉原因。進口方面,國內需求邊際改善、金屬和工業類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反彈,提振進口。
由于進口價格降幅明顯超過出口價格,2015年中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12.1,黃頌平稱,這意味著中國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
盡管2015年末略有好轉,但未來外貿形勢仍不容樂觀。同時公布的2015年12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僅為31.2,回落0.8,表明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期的研究報告稱,由于發達國家全球化進程有所逆轉,加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中國低端出口市場,預計2016年出口形勢仍然比較困難,只是微弱正增長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