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銀行在《全球經濟展望》發布預測,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增長乏力將拖累2016年全球增長。東亞太平洋地區的增長速度將會繼續放緩,其中中國的增速將放緩至6.7%。但隨著發達經濟體增長逐漸加快,經濟活動增速應能從2015年的2.4%溫和回升至2.9%。
世界銀行對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發出了警告。過去10年,這些國家為全球增長做出了強有力的貢獻。但近來呈現的疲軟狀態,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產生的溢出效應將會抑制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對來之不易的扶貧成果構成威脅,同時也將拖累2016年全球增長。
據世界銀行估計,東亞太平洋地區2015年經濟增長為6.4%,原因是中國及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大宗商品出口國增長繼續減速。預計該地區2016年增長會繼續放緩至6.3%。
作為東亞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中國2015年增速6.9%。增長放緩在房地產和制造業尤為明顯,服務業則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該報告預計,中國增長放緩至6.7%。對此,報告指出,對于中國來說,短期內最關鍵的挑戰和任務是:在限制金融脆弱性的同時,能夠推進經濟再平衡轉變到消費和服務主導的增長模式。
與東亞太平洋地區增速下降的趨勢有所不同的是,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企穩等因素,報告預測歐洲中亞、拉美加勒比、中東北非、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在2016年的經濟增速,均較前一年有不同程度的回暖上升。
報告指出,基于大宗商品跌價、貿易和資本流動疲軟以及一系列金融波動事件的影響,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低于預期。而未來一年的增長,將有賴于高收入國家保持復蘇勢頭、大宗商品價格趨穩和中國向消費和服務增長模式的逐步轉變。
“世界貧困人口中超過40%集中在2015年出現增長放緩的發展中國家,”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說,“發展中國家應集中精力給疲軟的經濟環境建立韌性,并對最脆弱的群體給予保護。改革對于治理與營商條件具有巨大的潛在效益,可以有助于抵消大經濟體增長緩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