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中國政府網公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進一步優化自由貿易區建設布局。
《意見》提出,將加快構建周邊自由貿易區,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自由貿易區,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貿易區網絡。力爭與所有毗鄰國家和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不斷深化經貿關系,構建合作共贏的周邊大市場。
圍繞打造更高水平的自貿區,《意見》提出了“提高貨物貿易開放水平、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放寬投資準入”等22條措施,被業內稱作“自貿區22條”。聯系近日傳出的自貿區試點將再次擴圍的消息,加快利用自貿區形成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投資領域開放、深化金融創新等相關試驗措施,并形成可復制、借鑒的經驗已成自貿區推動改革的“題中之義”。
平安證券分析認為,加快自貿區建設是本屆政府力推的一項重要戰略,抓緊自貿區建設,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長期利好,可以鞏固和發展我國與周邊及“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往來。
“自貿區22條”力推“高水平”建設
在《意見》中,“高水平”建設自貿區戰略體現在提高貨物貿易開放水平、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放寬投資準入、推進規則談判、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規制合作、推動自然人移動便利化、加強經濟技術合作等議題上。
對目前既有的上海、天津、廣東、福建四大自貿區而言,其目的在于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改革經驗。
以廣東自貿區為例,今年1-10月新設立企業4.3萬多家,目前已經梳理形成首批可復制可推廣的60條改革經驗。而天津自貿區設立以來,圍繞政府服務和監管創新、促進投資與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和促進創新要素集聚與流動,先后推出了兩批共計175項創新舉措。天津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蔣光建介紹說,其中多條試點經驗有望在全國推廣。
“高水平”自貿區建設的關鍵詞被定位為“開放”。
根據《意見》,將放開育幼養老、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加強與自由貿易伙伴貨幣合作,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通過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自然人移動便利化,為我國境外投資企業的人員出入境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內陸城市角逐第三批自貿區
配合決策層看重自貿區改革試驗經驗的節奏,一批內陸城市顯露出入圍自貿區擴圍名單的意愿,而這其中最為明確和堅決的城市當屬成都。
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上海自貿區考察時強調,要把自貿區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盡快向其他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推廣。12月10日,成都市對外公布申報方案進展情況:目前在國務院立足“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提出的35項改革事項中,成都已完成27項,同時在全國首個開展復制推廣第三方評估。
此外,目前亦有湖北、河南、陜西、廣西等地方自貿區方案上報至國務院,靜待審批。不難看出,第三批自貿區試點的角力將主要在內陸城市間展開。
“如果內陸自貿區可以建立,就可以用政策均衡帶動東西經濟均衡發展。”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其對在成都設立內陸自貿區的前景非常看好,“從這個意義來講,確實應該在中西部設立自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