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工業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伴隨“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熱潮的推動,工業互聯網正逐漸成為創新焦點和“中國制造”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正面臨低成本優勢快速遞減和新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兩難局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032.4億元,同比下降1.7%。在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企業亟須通過轉型升級提升效益和競爭力。
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國務院今年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要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等戰略任務。其中,工業互聯及智能制造成為重點發展領域。
“工業發展的內在需求逐步提升,互聯網代表的新經濟形態快速發展,政府為提升制造業競爭力定制產業政策成為各國共識,這些都將驅動工業與互聯網結合并進行下一步轉型升級。”在近日舉行的“2015浦江創新論壇之產業論壇(工業互聯網)”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張延川表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和路徑,工業互聯網將為智能制造提供關鍵的基礎設施,并打造新的工業生態體系。
在工業互聯網聯盟理事長、發起人周思哲看來,工業互聯網所提供的高速及可靠性,有助于促進關鍵性民生產業的機器互聯。
專家認為,發展“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推動“互聯網+制造業”,把消費互聯網領域形成的“云、管、端”模式向工業互聯網遷移,構建工業互聯網新生態體系。
工業互聯網正在逐步構筑中國制造的新圖景,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嫁接和融合互聯網。據海爾家電產業集團智能制造自動化總監孫明介紹,海爾建成了智能互聯工廠,在該工廠里用戶定制訂單可以直達工廠,整個工廠和供應鏈實現無縫化、透明化和可視化。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產品與解決方案物聯網規劃總監王震軍透露,華為正在建立一個物聯網平臺,提供物聯網ICT解決方案,并與合作伙伴一起開發針對企業的行業應用,共建物聯網產業生態圈。
針對業已興起的工業互聯網浪潮,上海工業自動化儀器研究院院長徐洪海認為,中國智能制造的發展,其實和國外有很大差異,目前許多共性技術、核心技術、標準體系等都有缺失,業界應圍繞整個體系建設、能力建設來推動發展,避免企業單打獨斗。另外,發展工業互聯網,當前重要的是要針對各個行業提供解決方案,對接產業的發展,而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