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中金公司周四最新報告稱,據悉第一批債券發行規模3,000億元人民幣,考慮到杠桿,料能帶來3,000-9,000億元的投資,相當于2015年GDP的0.4-1.3%。
該投行宏觀團隊在報告中預計,與2009年相比,政府或將更加強調新項目的投資效率,而且目前原材料價格處于低位,也有助于提升本輪投資的回報。
中金預計,新的基礎設施投資或將集中在五個領域,包括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保障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高端制造業和電信基礎設施升級、環保、農業水利。
以下為中金報告要點摘錄:
據媒體報導,國家發改委加大了刺激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具體而言,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兩家政策性銀行,將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定向發行1~1.5萬億元專項建設債券。募集的資金將以0.5%~1%的年利率成本作為資本金借給存量和新的投資項目。同時,財政部將對債券進行貼息,以補償專項債券收益率與資本金之利差的90%。
1、這一新政策舉措每年帶來的總投資增量規模可能達到GDP的0.4%~1.3%左右,顯然比2009年的刺激政策溫和很多。
據報導,此次總共1~1.5萬億元的專項債券發行可能在3年內完成。據悉,第一批債券發行的規模可能在3,000億元左右,其中國家開發銀行發行2,000億元,農業發展銀行發行1,000億元。考慮到杠桿,專項債券募集的資本金可撬動1~3倍的總投資,我們預計,第一批債券發行募集的資金可能帶來3,000~9,000億元的投資,相當于2015年GDP的0.4%~1.3%。
2、在提供初始資本金的基礎上,政策性銀行也可能在后續的項目融資中發揮主導作用。
與2009年相比,本次政策舉措的潛在規模要小得多,而且主要的資金來源可能是政策性銀行而非商業銀行。在發債為項目募集資本金后,政策性銀行也可能作為銀團的帶頭人,主導項目后續貸款的落實和定價。因此,與2009年相比,商業銀行貸款對本輪投資可能貢獻有限,其資產負債表也不應受到明顯的沖擊。在我們看來,中國的政府部門很可能、也有空間承擔更高的杠桿。
3、新的基礎設施投資或將集中在“人均資本存量不足”的5個領域。
我們預計,新的項目將集中在下列5個領域:1)城市化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包括城市管網系統、污水和水處理系統、輕軌、地鐵和城鐵等;2)保障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3)高端制造業和電信基礎設施升級;4)環保領域;以及5)農業水利。
4、與2009年相比,政府或將更加強調新項目的投資效率。
國家發改委明確指出,新投資項目的篩選應該本著“看得準、有回報、不新增過剩產能、不重復建設、不產生擠出效應”的原則。如果這些原則得到切實的貫徹,將有望提高項目的質量和效率,并降低對總體通脹的影響。此外,原材料價格處于地位、亦有望對本輪投資的回報有所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來,地方政府對參與政府主導投資項目的積極性已經顯著下降。所以,我們將持續跟蹤信貸擴張的速度和國內原材料價格的變化,來衡量本次政策舉措的真實效果。
5、此輪新的投資可能小幅提升整體信貸擴張,但我們認為迄今為止、此次募資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有限。
到目前為止,央行再貸款大多投向棚戶區改造工程,而此輪投資所需資金大部分將由政策性銀行和部分商業銀行提供。因此,我們認為無須擔心此輪募資對人民幣匯率產生負面影響。反之,如果此次投資效率高、且起到有效穩定總需求的作用,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可能會增強。
6、我們維持之前的預測,即下半年宏觀政策將維持寬松,投資增速有望溫和回升。
我們認為,下半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望發揮協同效應以進一步提振總需求。我們有望看到貨幣擴張加快,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下調(定向或統一下調),以及財政支出加速。在真實利率顯著下降后,經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走上溫和復蘇的道路。除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望有所回升外,隨著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銷售增速開始反彈以及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周期接近尾聲,房地產投資增速也可能在3季度末溫和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