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后,房地產稅改革思路逐漸明晰。
據悉,房地產稅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定,正在全國人大、財政部內部征求意見并不斷完善。
據了解,房地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即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動過程有直接關系的稅都屬于房地產稅。
目前,房地產稅在中國包括房地產業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投資方向調節稅、契稅、耕地占用稅等。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房地產稅收入占地方稅收的70%以上,而中國只占8%左右。
“當前,房地產稅費繁復,再加上房地產稅收主要在建設和交易環節,保有環節幾乎沒有稅收。另外是房地產交易環節稅收重在調節賣方,容易偏離調控方向。”優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玉麟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現行房地產稅費內容繁復問題,也有業內觀察者指出了其弊端,短期來看,短期內能產生一定效果。但從建立長效機制來看,稅收政策調整頻繁,出臺較為倉促,應急色彩濃厚,缺乏頂層設計。另外,還存在制度建設滯后、保有環節改革進展緩慢等問題。
基于業內人士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當前的情況下,房地產改革需要重新整合,設計房地產稅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倪紅日近期公開表示,房地產稅改革要把現有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并起來,已確定無疑。
雖然目前房地產稅改革的框架正在征求意見中,不過,業內已經開始了對于改革后的房地產稅究竟會帶來哪些“實惠”進行預測。
李玉麟表示,房地產稅改革將會提高投機炒房成本,抑制投機需求。另外,減輕銷售轉讓環節稅費負擔,降低開發建設成本。使地方有長期而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總的說來,有利于房地產業穩健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對于改革后的房地產稅,也曾有媒體指出,“房產稅6大益處不服不行”。嚴厲打擊炒過房的和將要炒房;房產稅弱化房地產投資屬性;房產稅開征將直接抑制房價;地方利益保障防止過分依賴土地財政;房產稅有助于調節貧富差距;房產稅開征保障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除了重新整合房地產稅,也有業內專家公開表示稱,立法框架建立起來之后,具體征收時,地方應有一定的自主權,也就是說,稅率或由地方決定。
李玉麟認為,考慮到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有明顯的區域性,東中西部以及大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水平不一樣。同時,也是借鑒國外經驗。因此,未來房產稅的征收要因地制宜,考慮地區差別,給地方政府比較大的自主權,根據地方的情況作出決定。
那么,未來我國的房地產稅改革的具體方向如何?
李玉麟告訴記者,房地產稅主體稅種或由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并。在房地產相關稅費負擔總體不變的前提下,適當提高保有環節稅負,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
“以房地產的評估值為征稅基礎,土地增值稅、契稅等稅種暫不納入房地產稅;房地產稅將作為地方稅種,給地方一定的征稅自主權,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自主確定具體稅率。另外,今年將配合做好房地產稅立法工作,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 李玉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