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我國出口2022.1億美元,月度出口值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同比大增12.7%
海關總署統計顯示,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706.09億美元,同比增長9.3%。其中,出口202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7%;進口1684.04億美元,同比增長5.3%。
11月份我國月度出口值刷新了去年12月的出口紀錄,再創歷史新高。出口增長的強勁表現遠超市場預期,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那么,是什么支撐了11月出口的沖高?未來能否延續這一高增長態勢?
多重因素推高11月出口
季節性因素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應是11月出口增長大幅超預期的主要原因
近日,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副巡視員黃國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11月份,我國外貿出口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月度外貿出口大幅增長超出市場預期。今年9月份出口是負增長,到10月份轉為個位數正增長,到11月份增速進一步提升到兩位數;二是我國外貿月度出口值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11月出口增速反彈,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和轉方式政策效應的逐漸顯現;二是全球經濟近期稍有回暖,11月份我國對美國、歐盟和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增速都超過了16%。”商務部外貿研究所研究員李健分析說。
今年以來,海關總署、商務部、質檢總局等部門相繼出臺了便利化通關、取消1500多種稅號、免收或降低出入境檢驗檢疫費用、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范圍等一攬子貿易便利化措施,對于穩定出口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去年同期出口基數較低以及相關季節性因素也不可忽視。據悉,去年11月我國出口總值為1793.8億美元,同比僅增長2.9%。受美國政府“關門”危機的影響,往常屬于圣誕訂單旺季的10月份卻顯得較為清淡,延后到來的剛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11月份的出口表現。
“預計未來出口還會保持相對較好的態勢,但不能過于樂觀。”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商務部最近對全國1900多家重點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11月份企業出口信心指數正好是100,雖比上月提升了1.1個百分點,但仍在臨界線附近徘徊,這反映外貿企業對未來出口形勢仍然持比較謹慎的態度。
有市場人士則認為,在11月份出口大幅反彈中恐有套利資金的影響。對此,專家表示,11月海關對特殊監管區域等上半年套利資金重災區出口數據的監管未見異常,對香港出口也在正常范圍內,從現有公布的數據尚不能證實這一猜測,未來還需在密切觀察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期開展的“打擊虛假轉口貿易專項行動”,對熱錢流動保持著高壓態勢。截至11月底,已查驗虛假轉口貿易單證1076份,涉及企業112家,涉嫌違規金額超過25億美元。其中,41家企業已進入行政處罰程序,12家涉嫌犯罪的企業已移送公安機關。
高順差難掩基本面疲軟
貿易順差擴大并不意味外貿形勢明顯好轉。解決貿易順差過大的根本途徑,在于調整出口結構
與月度出口創新高同樣廣受關注的,還有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
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貿易順差高達338億美元,這是我國貿易順差連續第二個月超過300億美元,全年累計貿易順差有可能會超過2400億美元,這或將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峰值。
“近些年中國的出口增長基本上都快于進口增長,看起來好像是我們出口的多一些,但實際的出口利潤并不高,外貿形勢依然很嚴峻。”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貿易順差擴大并不說明外貿形勢發生了多大變化,也不代表中國企業賺到了更多的錢。實際上,短期的增速回升受上述多個因素影響,并不能掩蓋出口基本面疲軟的現狀。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11月貿易出口數據的改善,反映出近期美國、歐洲等外部需求的改善,而當月進口增速放緩,除了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低迷和進口價格下降外,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當前內需市場仍較為低迷。事實上,貿易平衡發展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
“貿易順差的加大,客觀上對人民幣升值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事實上,人民幣的過度升值已經明顯侵蝕了中國的貿易競爭力,擠壓了出口企業的利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前9個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已經升值了6.26%,實際有效匯率升值6.63%,這直接影響了出口企業的利潤形成。
針對“高順差會不會再次成為國際輿論施壓人民幣升值”的擔憂,專家表示,從總體看,外部需求短期內并不會發生根本性好轉,而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擴消費政策的拉動,我國內需市場有望穩步回暖,總體上會帶動進口的企穩回升,這將有效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不過,針對當前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了《關于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遏制無真實交易背景的虛假貿易融資行為,防范異常外匯資金跨境流動。
“目前,政府已經通過出臺一些政策防止熱錢進一步流入,但從長遠看,解決順差過大的根本途徑,還是在于調整外貿出口結構,實現從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轉向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侯云春說。
出口增速將回歸個位數
明年外貿整體形勢不會出現大的變化,深化改革將創造出新的發展紅利,外貿行業將會受益
對于今后一段時間我國外貿出口的走勢,接受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12月份的出口增速應會有所回落,預計明年我國外貿形勢整體不會出現大的變化,“總體上看既有趨好的一面,也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外貿保持個位數增長將成為一個常態”。
從外部需求看,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有望帶來更多的需求。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明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6%,高于今年的預測值2.9%;世貿組織最新的一項研究指出,明年世界貿易量預計將增長4.5%,高于今年2.5%的預測值。
“明年我國出口可能會受益于發達國家經濟的復蘇,但回升的程度較為有限。”業內人士表示,近期我國加工貿易順差的同比增速持續向好,這表明外需對國內經濟的拉動仍處上行通道,出口改善的趨勢將得到延續。
不過,有專家表示,鑒于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可能引發的風險,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持續升值帶來的壓力,以及同期基數較高等因素,預計未來兩季度出口環比略有改善,而同比增速則趨于下行。
進口方面,國內投資需求和補庫存需求將成為四季度進口穩定增長的有力支撐。多數市場機構預測,在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背景下,明年進口或將小幅回升。
“從國內經濟改革的趨勢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確立,將為外貿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侯云春表示,隨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啟動和推進,貿易便利化、區域貿易協定等舉措的實施,我國外貿預期有望不斷改善,這將對外貿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據悉,從2014年元旦起,我國將進一步調整進出口關稅,對760多種進口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年度進口暫定稅率,平均優惠幅度達60%。特別是隨著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與發展,我國對外貿易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做出重要部署,這將為外貿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創造新的發展紅利。”侯云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