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于12月10日上午在北京開幕。按慣例,這一年度會議會將提出下一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確定包括經濟增長、通脹、貨幣供應、財政收支、進出口貿易等在內的多項經濟目標,并在來年3月的全國“兩會”公告公眾。
與歷年不同,今年經濟工作會議除了這些常規的關注點,更大的看點是新一輪改革元年的具體部署。近期政府智囊和金融機構關于明年經濟增長目標究竟定為7%還是7.5%的爭論不斷,但各方對明年經濟增長實際增速的預測分歧并不大,多集中在7.5%左右,不僅處于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及的合理區間內,也在解決1000萬新增就業所需7.2%的就業底線之上。
按照李克強下半年的多次表態,明年經濟總量政策應保持穩定,“主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點是調整經濟結構,主動力是推進改革創新”。
一周前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確認了這一點,稱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改革促創新發展,完善調控方式手段,強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生動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下一步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對明年要推進的改革分解細化。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1月22日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表示,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讓全社會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
市場預期,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新型城鎮化規劃等,將是重點領域。財新記者了解到,推遲已久的城鎮化工作會議,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隨即召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將出臺,市民化、城鄉一體化、區域經濟、提高城市承載力等均有望有進一步的政策明晰。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確定為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政治局會議又稱,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改善宏觀調控。這意味著明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除了以往的赤字安排、減稅、貨幣信貸等工具,可能還會有一些相關改革的內容。
三中全會后,一些財稅和金融方面的改革政策開始出臺。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實質性啟動;12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同業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存款利率市場化再跨一步。
接下來,與環保相關的資源稅、環境稅、消費稅都具備明年推出的條件;與城鎮化相關的市政債發行,以及三中全會提出的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也可以在一些地區進行探索;存款保險制度也有望在明年初推出。
此外,執行層面方案及準備工作早已完備的資源性產品和公用事業價格改革、今年已經推進的下放和取消行政審批改革等,都事關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是明年改革的可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