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富》雜志網站10月11日刊發題為《“所有人都回顧1973年的石油危機,但這次太不同了”》的文章,作者是威爾·丹尼爾。全文摘編如下:
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沖突喚起人們對贖罪日戰爭的回憶,那場戰爭引發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德意志銀行的策略師們本周甚至警告說,在中東戰事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發生上世紀70年代那種滯脹的風險正在增加。
但美國標普全球公司副董事長丹尼爾·耶金10日對媒體說,他不認為歷史正在重演。這位石油專家說:“所有人都在回顧1973年的石油危機,但這次太不同了。”
耶金是普利策獎得主,著有多本關于能源市場的書。他認為,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內的海灣主要產油國仍然希望與以色列建立“建設性關系”。他說,這意味著當前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沖突是一個“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在短期內使油價上漲,但并非爆發全面石油危機的預兆。
由于以色列的戰爭,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價格9日飆升4.2%,至每桶88.15美元,但截至10日下午,該價格又下跌0.74%,至每桶87.50美元。
50年前,以色列與埃及和敘利亞領導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在被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上爭奪領土。美國決定在這場沖突中支持以色列,最終導致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實施石油禁運和減產,油價在幾個月內飆升了300%。
但耶金認為,這次油價不會大幅上漲,主要是因為原油市場的供需動態如今大不相同了。他指出,即使在石油鉆井平臺數量減少的情況下,2023年美國原油產量仍大幅增長。美國能源信息局的最新數據顯示,近期美國原油日產量達到1290萬桶。
耶金說:“從根本上說,今年非‘歐佩克+’石油的增長大于(石油)需求的增長。”他認為,目前的石油需求無法支撐更高的油價,除非中東爆發更大規模的沖突。
澳大利亞投資銀行麥格理銀行經濟主管戴維·多伊爾10日在接受采訪時也認同耶金的這番話,稱他預計上世紀70年代的情況不會重演。
多伊爾說:“只要它沒有超出局部沖突,很難看到它對我們的(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會產生重大影響。”他認為,目前油價上漲對通脹只會產生“微乎其微”的影響。
1973年的石油危機目前顯然沒有重演,但如果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沖突升級,這種結果也不是沒有可能。
耶金擔心,如果伊朗卷入以色列沖突,美國可能會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力度。伊朗的石油產量僅占全球石油供應量的4%左右,但在“歐佩克+”減產之際,伊朗一直在增加原油出口。據路透社報道,伊朗8月份日產石油315萬桶,是2018年以來的最大產量。
如果中東緊張局勢升級,伊朗的原油供應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全球能源市場面臨的真正威脅可能是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的油輪遭到攻擊。
耶金總結道:“顯然,如果伊朗卷入其中,風險就會增加。接下來的問題是,美國是否會加強對伊朗石油的制裁,伊朗是否會以扣押油輪作為回應?但我們還沒到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