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沿海煤炭運輸格局進行分析,集疏運條件優越的秦皇島港在北煤南運中的重要地位難以替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F有的曹妃甸港煤碼頭無法置換秦皇島港強大的運能,未來3-5年,秦港搬遷至曹妃甸港可能性不大;更何況五年內,環渤海各大煤港沒有新投產煤碼頭,而沿海地區煤炭需求還在逐年增加,煤炭運輸緊張壓力依然存在,秦皇島港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截止今年三月底,曹妃甸港共擁有煤炭運輸能力2.35億噸,其中,國投曹妃甸港煤炭運輸能力為1億噸,目前閑置一半的運能;曹妃甸港煤二期碼頭設計能力5000萬噸,目前也富裕一半的運能;而去年下半年新投產的一億噸煤炭運輸能力(華能和華電各一個5000萬噸煤碼頭),吞吐量完成不多。也就是說,截止目前,整個曹妃甸港還富裕1.75億噸煤炭運能,但即使這1.75億噸煤碼頭全部用于置換秦港煤炭運輸能力,也不夠用。
實際上,一旦秦皇島港搬遷到曹妃甸港,就等于環渤海港口減少了2.15億噸的煤炭運能,環渤海港口年設計煤炭吞吐能力將由8.27億噸減少至6.12億噸。區區6.12億噸的煤炭運能,根本無法滿足國民經濟用煤需求。數字顯示,去年,環渤海港口完成吞吐煤炭吞吐量就已經達到6.77億噸。
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沿海地區用煤需求還將逐年增加,這就要求環渤海港口煤炭吞吐能力必須與南方地區用煤需求相匹配,否者將出現北煤南運大通道運輸不暢,甚至南方用煤告急的現象。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用電量的增加,對能源需求保持增加態勢。預計沿海地區每年將新增煤炭需求5000-6000萬噸,其中,一半左右來自環渤海港口。到2023年,南方七省一市從環渤海港口拉運煤炭的數量將由2017年的6.77億噸增至8.27億噸;而那時,必須有8.27億噸左右的環渤海港口煤炭運輸能力與其相匹配。一旦秦皇島港停止運煤,將出現巨大的煤炭運輸缺口,嚴重影響我國北煤南運大通道的暢通。巧的是,截止今年一季度,我國環渤海八大運煤港口的煤炭運輸能力正好為8.27億噸。
現有的中國煤炭運輸格局,要求今后還要繼續發揮秦皇島港在北煤南運中的重要作用,滿足沿海地區用煤需求,秦皇島港北煤南運主樞紐港重要地位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