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港口城市神戶,150米高的白色煙囪聳立在海灣上空。煙囪位于住宅區旁邊,距離市中心僅15分鐘車程,并且這座1.4千兆瓦的巨型燃煤發電廠即將投運。
這座龐大的燃煤電廠是神戶鋼鐵公司上個月開始建設的擴建項目,這個項目將使神戶電廠的規模和排放量翻倍。預計到2022年,擴大后的工廠煙囪每年將產生超過1400萬噸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這將超過整個神戶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9月,環保主義者和當地居民發起抗議,理由是“在健康和平的環境中侵犯了可持續的清潔空氣生活權”。這是日本針對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起訴訟,但神戶制鋼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神戶項目是日本計劃或建造的30多個新電站之一,該電站將使用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煤!神戶大學教授Takeshi Shimamura表示,煤炭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將逆轉全球趨勢。
資料顯示,日本是唯一仍在規劃新的燃煤發電站的七國集團,這種燃煤發電站目前正在被全球約30個政府逐步淘汰。眼下日本新建和改建的燃煤電站多達36處,總共為42座,其發電能力合計為1843萬千瓦。這些電站全部建成投產后,日本發電能力將增加四成左右。此外,還有未開工的18處24座,發電能力達1283萬千瓦。
日本的親煤政策不僅僅是國內問題。通過其銀行和國際開發機構,日本從越南到印度尼西亞正在資助建設大量燃煤發電廠。日本國際合作銀行在過去三年中宣布計劃為六個煤炭相關項目提供高達52億美元的融資。
有環保人士擔心,亞洲新建燃煤電廠所產生的額外二氧化碳不僅會消除其他國家的減排效果,還會危及聯合國的全球減排進展。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由于化石燃料需求的增加,亞洲占2017年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1.4%。
根據“京都議定書”,日本承諾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但是因福島核災難,2011年左右開始呈現上升趨勢。截止到2016年,停止使用核燃料導致日本工業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從65%直接上升到84%。并且2010年至201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約7%。
專家表示,煤炭在日本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實際上升。到2030年,煤炭在日本的實力份額將增加到46%。如果核能只占其計劃產能的一半,煤炭的份額將更大,達到56%。
自2015年“巴黎協定”以來,國際承諾將全球氣溫從工業化前的水平上升至2攝氏度以下,反對使用煤炭已成為許多發達經濟體的常態。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日本越來越被視為落后者。去年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日本獲得了當天的化石獎,該獎項被認為在氣候行動的過程中的阻礙者。
公平地說,日本在追求清潔,可持續的力量方面面臨著一些巨大的障礙,尤其是其地理位置。在太陽能發電成本上,日本將會是歐洲的兩倍!
同時,日本缺乏國家電網。日本的電力供應通常分為10個服務區域,每個服務區域都有自己的傳輸網絡,這將大大提高跨區輸電的難度。日本曾計劃建立一條跨區輸電線路,但一條線路的成本將超過1000億日元,需要5到10年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