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顯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3萬輛和41.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4.9%和111.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4萬輛和31.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9%和9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萬輛和9.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0.2%和181.6%。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純電動車在新能源汽車銷量中的占比達76%,相較去年下滑了8個百分點。
對此,師建華分析稱,混合動力也是滿足我國2020年油耗規劃的一個有效途徑,要給予高度重視。
未來3~5年競爭將極其殘酷
眾所周知,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同時,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也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對此,師建華指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正處于關鍵期,這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市場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進步推動產業變革;新需求改變商業模式;制造型企業向制造加服務型企業轉變;“新四化”引領的技術深度融合,將為新能源汽車帶來發展和延伸空間,智能駕駛、電動汽車和分時租賃將成為未來出行的主要方式。
“汽車一定會成為一個大型的移動智能終端。今后,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等會成為我們主要的出行方式,這些出行方式提供的市場會給新能源汽車提供更好的應用場景,預計到2020年,30%的新能源汽車將會通過共享出行渠道進行銷售。”師建華進一步表示。
師建華還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將有望突破1800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會突破470萬輛。
“這也就預示著,未來3~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將極其殘酷。”師建華說。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國內已有16家新造車企業拿到造車資質。去年,全國新投入的整車項目累計達91個,21個省宣布了新能源項目,投資規模達到5283億元。此外,根據各類車企已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到2020年將超2000萬輛。
“我們沒有那么大的市場,勢必會使競爭非常殘酷,有些企業會退出,有些則會成長,這種競爭將是前所未有的。”師建華進一步表示。
在師建華看來,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宜提倡彎道超車,而是要腳踏實地地發展。“我們不具備彎道超車的條件,彎道超車一定要跟別人的產品性能、技術一樣好,然后才能在到達彎道時實現超車,但是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怎么超車?”
要重視混合動力汽車
在上述峰會現場,師建華還就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些新特點,特別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未來發展趨勢發表了看法。
在師建華看來,發展混合動力技術是我國車企滿足國家標準的一個關鍵手段,具有很大空間,包括輕混、中混和重混,各有各的用途,企業在此發展過程中既能夠保持平穩發展,又可以不失去市場。與此同時,在電動汽車尚未解決電池衰減、充電不便、續航里程短的當下,車企還可以通過發展混合動力,走上健康發展新能源的道路。
“混合動力是解決能源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式,處于節流與開源的交叉位置,可以起到有效作用。傳統動力向新能源汽車過渡是大趨勢,但在此過程中,車企應該逐漸去掌握技術,實現技術突破,只有技術走向了成熟,才能夠達到更高的境界。不能追求一步到位,中間的過程不能忽略掉,不宜跳躍式發展,混合動力在發展新能源汽車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師建華表示,“我國在實行雙積分政策,混合動力也能夠幫助企業在積分上達到政策的要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按照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路線圖,到2020年,普混車型銷量將占到整體銷量的8%。屆時,如果我國乘用車銷量達到3000萬輛,那么普混車型銷量將達到240萬輛。
“國家應該對混合動力有所關注,混合動力也是滿足我國2020年油耗規劃的一個有效途徑,要和新能源汽車一樣重視,共同發展。”師建華認為。
在師建華看來,“新能源汽車也好,混合動力汽車也好,都要一視同仁,哪個被市場接受,哪個被消費者接受,哪個有利于企業健康穩定發展,我們就不能放棄。如果放棄了,損失將不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