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動汽車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動力電池技術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命運。
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問題相當嚴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怎樣解決安全性問題?要從研發設計做起,首先要解決好電芯設計的安全性,然后才是電池系統的安全性,最后是使用與維護的安全性。期待依靠復雜昂貴的系統技術來使用不安全的電芯是不可取的,安全性要從根基做起。安全性是設計出來的,是制造出來的,不是靠監控出來的。
要持續提高電池性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發展需要。能量型電池要提高能量密度,同時兼顧功率密度,以滿足消費者對快充的需要。功率型電池要努力提高它的能量密度,使得電池輕一點、成本低一點。新能源汽車最終能發展到怎樣的水平,取決于未來電池做成什么樣,所以應該持續創新。
電池壽命是電動汽車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現在一種看法是動力電池與汽車同壽命,大約2000次。我不贊成。如果電池內在質量優良,完全可以再利用到儲能等其他用途,還可以再利用一個周期,提高其再利用價值等于降低了全壽命周期的成本。即汽車報廢時,電池還有它的第二次壽命,這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要采取精益生產理念努力降低成本。目前的電池成本必須大幅度降低,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要求。高質量、低成本是汽車產業百余年不懈努力的結果,是汽車工業的重要特征。福特公司創造的流水線生產方式,第一次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汽車由原來只有少數貴族享用的奢侈品變成了普通人買得起的商品。豐田公司創造的精益生產方式,再一次變革了汽車工業,讓消費者能夠享用到既便宜又高品質的汽車產品。所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是電池企業要改變觀念去面對的一個巨大挑戰。
要讓電池行業的質量達到汽車工業質量水平。汽車工業中采用“過程能力指數”CPK值來衡量產品的質量水平,要求該值達到1.67,而大多數電池企業產品的CPK值達不到這個要求。
加快電池規格化進程。如果電池規格五花八門,回收再利用怎么做?從電池產業本身考慮,設備規格、工裝規格多樣,怎么有利于降低成本?更談不上將來有通用互換的可能。從整個產業的利益考慮,必須為減少規格而努力。
要建立強大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如果中國的電池產業要想作為全世界的強者,每一個大的電池廠都要帶出一批很強的上游產業鏈,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制造設備等等。我認為對這點要有統籌規劃,現在就應該圍繞建設強大的產業集群進行策劃與布局。
電池企業要與整車企業建立緊密聯盟。電池廠應考慮做好生產基地的合理布局,將生產工廠建到整車廠附近,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同時滿足汽車工業精益生產方式的要求,實現及時供貨,零庫存,降低成本。整車企業也有義務來扶植本土的電池廠,共同努力建立強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改變傳統汽車核心零部件依賴國外的狀況,避免重蹈技術空心化的覆轍。
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已經迫于眉睫。一方面要明確責任制,另一方面要考慮與汽車報廢管理制度的協調。只有做好回收再利用,才能最終實現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