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集團拒絕就OEP發表評論,但表示:“萊茵金屬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收到潛在買家的收購咨詢,并一直在通過競爭性流程與多家競標者進行洽談。”萊茵金屬正在“努力將民用部門(包括所有相關業務)交到可靠的買家手中,因此正在仔細研究所有選項。” 記者未能聯系到OEP置評。
動力系統部門為民用車和商用車生產汽油和柴油發動機零部件。幾十年來,該部門為集團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國防業務蓬勃發展。此后,萊茵金屬股價飆升2000%,并被納入德國DAX指數。德國和北約國家的重整軍備計劃預示著未來許多年國防業務將迎來豐厚的利潤。
另一方面,動力系統部門正遭受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普遍面臨的危機,長期以來在增長和盈利能力方面一直無法跟上蓬勃發展的國防業務的步伐。盡管該部門仍占集團銷售額的五分之一,達到20億歐元,但與國防業務不同,其業務發展停滯不前。汽車零部件供應業務的利潤率為4.2%,也遠低于國防業務的19%。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萊茵金屬的國防業務持續擴張,防務電子、裝甲車輛和彈藥業務分別增長30%、45% 和60%。目前,集團幾乎所有的營業利潤都來自國防板塊。萊茵金屬計劃到2030年,將彈藥和裝甲車輛業務的年收入均提升至100億歐元,軍用電子設備業務達到60億歐元,轉型方向十分明確。
面對汽車業務增長乏力、行業整體利潤下滑的局面,萊茵金屬明確表示,汽車零部件板塊已不再是公司的戰略核心。尤其是在歐洲和中國市場,電動化趨勢愈發明顯,傳統內燃機相關零部件的市場空間正不斷萎縮。
盡管如此,工會組織IG Metall和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仍希望保留汽車業務,并推動部分工廠向軍工用途轉型。目前,位于柏林和諾伊斯的兩家汽車零部件工廠已啟動改建工作,準備轉型為軍工生產線,但受技術和經濟條件限制,全面轉型并不現實。因此,過去兩年間,萊茵金屬已陸續出售了部分零部件業務,包括2022年出售的大口徑活塞業務,以及2024年出售給Comitans Capital的小口徑活塞業務。
若此次潛在的剝離交易能夠達成,將進一步強化萊茵金屬“專注防務”的市場形象,助力其在全球尤其是美國軍工市場占據更有利的地位。目前,公司已與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展開合作,希望借此拿下美國陸軍的裝甲車輛大額訂單。德國國內軍費也將大幅增加,預計到2029年,國防支出將達到1600億歐元,是當前的三倍。
為滿足新增的軍事需求,德國聯邦國防軍預計將采購多達1000輛主戰坦克和2500輛步兵戰車,數量是現有庫存的三倍,此外還有來自意大利和烏克蘭的訂單。這些訂單為包括萊茵金屬在內的軍工企業帶來了持續擴張的動力,也讓它們有了更充分的理由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業務。
不止萊茵金屬在進行業務調整,其他軍工企業如Renk也在考慮剝離民用業務,例如計劃將用于渦輪機、電動馬達和船舶推進系統的滑軌組件業務獨立出來。
不過,并非所有企業都在放棄多元業務結構。例如,以防空系統 IRIS-T聞名的家族企業迪爾Diehl,同時還在生產水表、飛機廁所和洗衣機控制系統;空客和MTU等企業則依然以民用業務為主。相比之下,萊茵金屬若能成功剝離汽車業務,有望在財務層面進一步提升,超越目前15%的集團利潤率。
然而,金融界人士表示,Papperger并未面臨出售的壓力。萊茵金屬集團目前的估值高達850億歐元,只有高昂的收購價才能說服這位首席執行官出售汽車業務。
此前,萊茵金屬與私募股權公司Mutares就出售汽車業務進行過非正式談判。兩位內部人士向媒體證實了這一點。然而據消息人士透露,談判目前尚未繼續。不過,Mutares似乎仍然對汽車業務感興趣。例如,這家財務投資者于2022年以1歐元收購奧地利柴油發動機制造商Steyr Motors后將其重組,并于去年幫助其成功上市。
從當前形勢來看,全球軍工行業正迎來新一輪 “超級周期”,而傳統汽車零部件業務則面臨萎縮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萊茵金屬加快聚焦防務領域的戰略方向變得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