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odMac 在一份題為《澳大利亞如何在全球氫能市場競爭(為時已晚之前)》的報告中強調,“雖然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一流的可再生能源潛力和豐富的土地,但它正在努力將這些優勢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氫氣生產。”
伍德麥肯茲亞太區副主席Joshua Ngu表示: “澳大利亞與亞洲需求中心的戰略位置相近,這是一個明顯的優勢。但由于工程、采購和施工 (EPC) 和電力成本的上升,澳大利亞的氫能平準化成本 (LCOH) 顯著上升,抵消了這一優勢。這使得澳大利亞落后于歐洲和中東等全球氫能領跑者。”
WoodMac 稱,全球每年有 600 萬噸低碳氫產能投入運營或在建,其中澳大利亞的貢獻不到 5%,并補充說,最近的項目取消引發了人們對該國該行業未來的擔憂。
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提供商概述了政策和市場干預可以幫助澳大利亞在全球氫能市場重新定位的五個關鍵領域:
刺激國內需求——根據報告,澳大利亞可以借鑒德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做法,這些國家已經推出差價合約來刺激國內需求。
加強氫氣生產激勵措施—— “雖然政府已經推出了氫氣生產稅收激勵計劃(HPTI)和氫氣先發計劃等項目,但這些舉措需要擴大規模才能與國際產品競爭,” WoodMac強調。
支持藍氫作為轉型途徑——Ngu強調:“西澳大利亞州擁有豐富的天然氣儲量,澳大利亞完全有能力在國內生產藍氫。這種方法還可以加速碳捕集與封存(CCS)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對于長期脫碳和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與全球認證標準接軌——據報道,這包括標準化安全標準、燃料質量和純度標準以及貿易標準。Ngu解釋說:“與主要貿易伙伴協調標準將釋放出口潛力。與日本綠色氫能認證計劃等國際計劃接軌將增強澳大利亞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力。”
加強與全球合作伙伴的合作——WoodMac 的分析強調了政府、開發商和國際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對于澳大利亞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Ngu 總結道:“除非澳大利亞現在加大政策支持和市場開發力度,否則它可能會發現自己被排除在下一波產業轉型之外。”